團結奮進 求實創新
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甘谷而努力奮斗
——在中國共產黨甘谷縣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王 子 生
(2006年11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甘谷縣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
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基本經驗
縣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我們集中力量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五年。五年來,縣委帶領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全局,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團結拼搏、扎實工作,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計劃,圓滿完成了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以加快發展為主題,努力提高經濟發展速度,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5.69億元,五年來年均增長16.47%;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5379萬元,年均增長13.96%。不斷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一、二、三產業比例更趨合理。一是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全面落實糧食直補等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糧食總產穩中有增。大力發展蔬菜、果椒、養殖等三大支柱產業和辣椒、韭菜、蒜苗、甘谷月季、白條黨參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初步建成了優質精細蔬菜、高效設施蔬菜、旱作區蔬菜和南后山溫涼區蔬菜基地,“全錄王”辣椒制品和春蘿卜、蒜苗被農業部認證為A級綠色食品,我縣被評為全省無公害蔬菜示范縣、全國綠色食品示范區和全國辣椒標準化示范區。初步建成了白家灣、金川、安遠店子等蘋果基地和金坪、西二十鋪等花椒基地,白家灣康家坪、安遠店子蘋果基地被認證為市級無公害果園。初步建成了豬、雞、羊、奶牛等一批養殖業基地,豐裕公司、金山種羊場、興峰種雞場等6個養殖場被評為市級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興辦了辣椒、糧油、淀粉、飼料、乳制品等一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了一批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加快我縣農業商品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工業經濟有了長足發展。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發展,在積極推進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同時,新辦了一批工業企業,新上了一批工業項目,建成了祁連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漠行麻編鞋業有限公司,支持配合甘谷油墨廠、甘摩廠完成了破產重組,大唐甘谷電廠已開工建設,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化工、電力能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發展格局。2005年全縣工業增加值達到1.93億元,年均增長10.72%。三是商貿流通更加繁榮。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在配套完善冀城商場功能的基礎上,新建蔬菜、木材等城區八大專業批發市場和一批農村集貿市場,積極爭取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營銷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商貿流通業為主的第三產迅猛發展,“十五”末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6.39億元,年均增長17.12%。制定出臺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全縣個體私營企業總數達到8821戶。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狠抓項目建設,為加快發展積蓄了后勁。五年來,我們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來抓,累計爭取到國家建設項目135個,建設資金6.2億元,先后實施了財源建設、城市建設、水利工程、交通道路、整村推進、農業綜合開發、農網改造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城鄉基礎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一是縣城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先后組織實施了舊城拆遷改造、城市道路拓寬、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開發建設等四大工程,完成了像山路、渭川路、冀城路主干道建設和新城路拓寬改造工程,城區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完成了縣醫院門診大樓、郵政大樓、文化廣場、休閑廣場、集中供熱、給排水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開發建成了廣廈花苑、江南花苑等一批居民住宅樓群;改造硬化了城區主要巷道,實施了美化亮化工程,使縣城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環境有了較大的改觀。二是啟動實施了小城鎮建設。磐安鎮區拆遷、改造和開發工作成效明顯,安遠、金山、大石、六峰等鄉(鎮)政府所在地從一條路、一處市場起步,加快了小城鎮建設步伐,全縣城鎮化率達到21.2%。三是農村基本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了通廣渠、渭濟渠襯砌和渠系配套工程,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農村沼氣、梯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退耕還林、渭河堤防、人畜飲水等一批農、林、水建設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四是交通狀況有了新的改觀。積極配合完成了寶蘭二線、316國道過境段建設改造工程,完成了通甘公路建設、北甘公路路基工程建設等項目,打通了甘谷對外的四面出口。積極實施“通達”、“通暢”工程,開展了“農村公路建設年活動”,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農機路,全縣等級以上公路總里程達到950公里。過去五年來,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大亮點,不僅有力地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而且為長遠發展積蓄了后勁。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59億元,是“九五”期間的3.3倍。
——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大力消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增強了經濟發展活力。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改革抓企業”的戰略部署,因企施策,攻堅克難,積極穩妥地推進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步伐,妥善安置下崗人員,完成了59戶企業的改制工作;積極解決改制企業的遺留問題,經濟效益普遍回升,發展活力明顯增強。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實施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取消了農業稅和牧業稅,減輕了農民負擔。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繼完成了渭陽等5個鄉鎮撤并工作和六峰、安遠兩個鄉撤鄉建鎮工作。以打造服務型鄉鎮政府、培養技能型鄉鎮干部為目標,積極推進職能轉變,形成了全新的鄉鎮工作格局。深入推進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醫療衛生綜合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消除了一些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
——以人為本,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積極實施“十大科技工程”,大力開展科普知識宣傳活動,加大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力度,廣大群眾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領大大提高,我縣被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稱號。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努力擴大高中辦學規模,大力改造中小學危房,新辦像山、育才兩所民辦學校,支持職業教育較快發展,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師德校風的更好轉變,取得了高考本科上線率連續七年位居全市第一的好成績,甘谷一中被評為“省級高中示范校”。加大對醫藥醫療市場和食品衛生市場的監督檢查,保證了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003年全力開展了預防“非典”工作,穩定了人心;先后建成了縣醫院門診樓、縣疾控中心綜合樓和部分鄉鎮衛生院門診樓等一批衛生項目,衛生基礎條件有了較大改善。文化事業長足發展,甘谷大像山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夏第一縣”文化品牌通過了省級專家教授的評審鑒定,文藝創作、藝術交流和群眾文化活動空前活躍,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電信、電視、網絡等信息產業迅猛發展,覆蓋城鄉。狠抓計劃生育各項節育措施的落實,加強基層計生服務所建設,廣泛宣傳并認真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計劃生育工作水平得到提高。老齡工作得到加強,我縣被評為全省老齡工作先進縣。“雙擁”工作蟬聯全省“雙擁模范縣”五連冠。堅持黨管武裝原則,民兵、預備役和國防教育工作進一步加強。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認真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社會大局保持基本穩定。五年來,我們致力于增加群眾收入,高度重視和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使人民群眾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和實惠。2005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32元,年均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20元,年均增長17%;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5億元,較“九五”末增加了6.45億元。認真落實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了困難群眾定期探視制度,城鄉弱勢群體得到有效救助。進一步完善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計劃生育等社會保險制度,覆蓋面逐年擴大。狠抓以“整村推進”為主的扶貧開發工作,絕對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5.69萬人下降到3.72萬人,低收入人口由18.39萬人下降到11.69萬人。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明顯提高。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深入開展“嚴打”和“禁毒”專項斗爭,依法處置“法輪功”邪教組織,建立健全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妥善處理了各類群體性事件。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建立了縣級領導包案制、定期通報制和談話誡免制等相關制度,解決了一批信訪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對重點行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力度,保證了群眾生產生活的安全。“十五”期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以民主政治建設為核心,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局面。五年來,我們以團結、協作、鼓勁為主題,為加快經濟發展凝聚力量、把握方向、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縣委充分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支持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積極開展工作;縣人大依法履行職責,較好地發揮了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的職能,在全縣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縣政府全力以赴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社會事務管理,認真履行職責,工作卓有成效;縣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積極建言獻策,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統戰工作得到不斷加強,工會、共青團、婦聯和老干部工作都有了新的進展。
——以先進性教育為契機,不斷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黨的執政能力不斷增強。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大力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一系列方針政策,大力宣傳我縣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大力宣傳不甘落后、奮發進取的先進典型,圍繞引導社會主流意識,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全縣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和思想保證。積極試點,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全面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解決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增強。認真貫徹落實《干部任用條例》,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健全完善干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結合縣鄉黨委換屆,調整充實了部分鄉鎮和部門領導班子,為促進各項工作加強了領導力量。深入開展“三級聯創”和“雙培雙帶”活動,注重選好配強以村支部書記為主的村級班子,多方籌資幫建村級陣地,基本達到了村村都有辦公場所,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落實《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和懲防體系《實施綱要》,加強廉政教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加大案件查處和糾風整紀力度,認真開展執法監察和專項治理活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認真開展黨務、政務公開試點工作,為全市黨務政務公開工作提供了借鑒。

回顧過去的五年,全縣人民意氣奮發、團結拼搏,克服了前進道路上的一道道難關,取得了改革發展中的一個個勝利。可以說,過去的五年,是我縣經濟發展步伐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成績來之不易,得益于省、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甘谷歷屆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礎,得益于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和黨員干部群眾的艱苦奮斗和扎實工作,得益于各位離退休老干部的理解支持和熱心幫助,得益于社會各界的同心協力和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縣委向全縣共產黨員和廣大干部群眾,向所有關心支持甘谷經濟建設,為甘谷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老領導、同志們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努力實踐,使我們積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經驗,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堅持和不斷完善。
1、立足縣情,不斷完善工作思路,是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縣委始終堅持主觀與客觀、繼承與發展、上級要求與甘谷縣情有機統一,先后確立了“強農、重工、活商、興教”的發展戰略、“一體兩翼、龍頭帶動、整體推動”的發展思路和“把基礎做實、把產業做大、把環境做優”的工作重點,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只有繼續堅持歷屆縣委確定的一系列正確的發展戰略和工作思路,并根據發展變化著的實際,賦予新的內涵,充實新的內容,才能保證全縣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2、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不斷夯實基礎,是加快發展的關鍵措施。發展是全縣最大的政治,是全縣人民的強烈企盼。抓發展就必須抓項目,不抓項目就是不抓發展。只有堅持不懈地把項目工作抓緊抓好,才能不斷夯實基礎,加快發展。
3、牢記宗旨意識,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加快發展的根本目的。近年來,縣委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加快經濟發展、推進各項改革的過程中,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認真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踐證明,只有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賴,把甘谷的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4、顧全大局,營造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是加快發展的力量源泉。團結是最大的政治優勢,團結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只要全縣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惜團結、倍加維護穩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困難面前團結攻堅,在關鍵時刻協同作戰,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5、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執政能力,是加快發展的根本保證。加快發展,關鍵在黨。黨組織和黨員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事業成敗。只有不斷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把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全縣人民共同奮斗、努力拼搏,我們的事業就會永往直前、無往而不勝。
五年的成就十分顯著,五年的經驗十分寶貴。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工業經濟基礎薄弱,主導地位不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社會事業欠賬較大;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在一些領域仍然存在,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時有發生。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部分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淡薄、工作效率不高;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黨群干群關系不夠密切。對于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必須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