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萬名大軍下江南
——記甘谷農民勞務經紀人汪蓮子
他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農民,卻在市場經濟浪濤中唱響了“勞務經紀”歌。他先后輸轉1.3萬余名農民赴大江南北務工,捧回勞務收入1.04億元。這位農民就是甘谷縣謝家灣鄉山莊村農民汪蓮子。
現年42歲的汪蓮子,高中畢業后,他懷著美好的憧憬,先后上蘭州開飯館,下廣州進企業。在深圳打工期間,他邊干活,邊深入勞務市場搞調研,考察南方企業的用工情況。當時,盡管甘谷已有不少人在蘭州、天水等地打工,但很少有人遠赴幾千里之外去深圳打工。1986年汪蓮子大膽嘗試,輸轉32名甘谷剩余勞動力赴深圳盛昶鞋業有限責任公司務工,他們當年人均收入6000—10000元,汪蓮子也品嘗到了牽線搭橋掙錢的甜頭,增添了在“經紀”上做文章的信心。之后,他的“經紀”歌越唱越響,最高年份可輸轉800余人。
10余年的努力使汪蓮子在深圳務工市場站穩了腳跟。世紀之交,他將發展“經紀”的視角伸向了山東、北京、西安、新疆等地的企業和用工單位。勞務輸轉“經”逐漸念向了全國。汪蓮子在甘谷各鄉鎮建立了勞務代辦點,動員更多的人為其儲備勞動力。在輸轉甘谷人赴外地務工的同時,他還輸轉甘谷毗鄰的通渭、武山、莊浪、秦安、隴西等地的剩余勞動力赴外地務工,每批次輸轉50—100人,最多年份輸轉800多人。輸轉過程中,對家庭困難的外出務工人員,汪蓮子給其家屬暫借200—300元的安置費,讓其買化肥和供孩子上學之用,為無錢購買車票的外出務工者墊付車費。他先后將甘谷等地的1.3萬余名剩余勞動力有效輸轉到各大城市務工,捧回勞務費逾億元。同時,他個人也得到豐厚的回報,有了數十萬元的收入;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還為他頒發了職業介紹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