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詩書傳家 有稚子苦讀
甘谷農民汪炳有寒門出了四博士
在甘谷,磐安鎮張家窯村農民汪炳有夫婦供5個兒子上大學,其中四人先后考上博士、兩人成為博士生導師的事兒在鄉鄰故里被傳為佳話,成為美談。
汪炳有老人現年70歲,老伴張琢女現年64歲,夫婦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靠種地為生,但他們不甘心孩子像自己一樣一輩子守在貧脊的山梁上,過貧困的日子。為供孩子上學,他們省吃儉用,終日在田間勞作,還專門飼養了兩頭繁育母牛,一來耕種,二來靠賣牛犢供孩子上學。1982年,大兒子汪筱林、二兒子張金龍(隨母姓)分別考入吉林大學、北京大學。1988年,三兒子汪金軍考入天水師院(時為師專)。1989年,四兒子汪金國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1992年,五兒子汪金愛考入南京郵電大學。目前,汪筱林為中科院研究生院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博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張金龍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后、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汪金軍為甘谷四中高三語文教師,汪金國為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副所長、蘭州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2004年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原在天水電信公司工作的汪金愛,2006年再次考入清華大學繼續深造。200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為在讀博士。
據悉,在古代,甘谷縣王權一門出了六個半舉人,是為科舉奇跡。在當代,甘谷縣兄弟姐妹全部考上學者并不鮮見,而一家出了4名博士生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