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校企合作 延伸產業鏈條
——甘谷縣推廣騰達培訓輸轉模式
近年來,甘谷騰達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立足全縣勞動力相對富余的資源優勢,創新發展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延伸產業鏈條,逐步形成了“訂單式輸轉、學徒制培訓、市場化運作、一條龍服務”的辦學模式,有力促進了全縣勞務產業快速發展。甘谷縣大力推廣騰達辦學模式,走出了一條集招工、培訓、輸轉、維權、引資“五位一體”的發展新路子,全縣勞務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一、堅持職校與職介“一體化”發展,大力推行訂單式勞務輸轉。甘谷騰達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成立以來,堅持走職校與職介“一體化”發展的路子,既注重勞動力技能培訓,更注重保障學員穩定就業,有力促進了勞務培訓輸轉組織化、規模化發展。一方面,始終把勞動力資源作為發展勞務產業的原始資本,秉持“抱團取暖”的發展理念,積極吸納零散的勞務中介組織,成立了天水勞務產業協會,建成覆蓋天水、隴南等市10個縣區的勞務招工網點400多個,年輸轉勞務能力達到2萬人次,通過大力整合勞務資源,不斷擴大招工范圍,極大地增強了勞務輸轉的“莊口”效應。另一方面,始終把強化中介作用作為推動自身發展的重要環節,緊盯用工企業這個勞務輸轉終端,通過在用工密集地區建立勞務基地、在企業內部設立辦事點,積極與用工單位聯系對接,開展業務合作,在招收學員之初就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務合同,按照企業用工需要招生、培訓、輸轉務工人員,徹底改變了以往勞務培訓機構只負責培訓、不負責就業的“一錘子買賣”現象。目前,與騰達職校簽訂長期用工合同的企業達到上百家,其中上市公司占到20%以上,僅今年上半年,騰達職校已向合作企業輸轉勞工近兩萬多人,有效帶動了勞務產業發展。
二、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培訓模式,切實增強務工學員的競爭能力。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勞務市場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一是用工渠道由原來以建筑工地為主的單一領域,擴展到涵蓋生產、流通、服務等各個方面的多個領域,過去的體力型勞工已經不再滿足市場需要;二是用工企業對務工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務工人員掌握過硬的實用技術,而且必須具備“招之能用”的業務素質。針對這一發展趨勢,甘谷騰達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積極探索推行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緊密銜接的“現代學徒制”培訓模式,即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按照用工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行業標準,配置設備、開設課程、創建環境,并在專業教師負責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和崗位技術能手來校現場教學,實行“教師教+師傅帶”的“雙導師”教學機制,定向培訓企業所需務工人員,確保學員受訓后直接上崗,實現了務工學員與用工企業之間的無縫對接。同時,著眼于保證培訓實效,在不折不扣地落實政府勞務補貼的同時,采取市場化辦學的方法,由轉入實踐階段的受訓學員,嚴格按照廠家標準生產產品,再由企業回購產生利潤,并以此利潤為每人額外發放每月800元的培訓補助,實現了邊教學、邊生產、邊發展。
三、積極打造勞務信息服務平臺,充分發揮職校在學員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甘谷騰達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千方百計為學員提供注重實效、覆蓋全程、“一條龍”式的優質服務。今年以來,騰達職校與中國移動、平安保險和甘肅銀行,聯合打造了全國“4001522828免費電話勞務服務平臺”,為農民工發布勞務信息、尋求維權保障提供便利。一是借助設立在各地、各企業的辦事機構,第一時間掌握并錄入企業用工信息,同時各用工企業也可以自行在平臺上發布招工信息,從而建立起龐大的勞務信息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騰達職校確定專職人員負責篩選、整理和發布信息,向農民工提供就業指導,進一步強化了職校的中介作用。二是通過與中國移動、平安保險和甘肅銀行開展深度合作,為每名受訓學員免費提供一部手機、購買一份保險、辦理一張銀行卡,每月贈送話費20元,為學員極大地提供便利條件。同時,各合作方通過擴展企業賺取利潤,實現了學員、用工企業、合作企業和學校互利共贏。三是學員到企后,遇到任何困難和問題,都可以通過“4001522828免費電話平臺”進行維權投訴。校方接到投訴后,將學員反映的情況第一時間向企業駐廠教師進行反饋,并督促盡快解決問題,讓學員可以足不出戶進行舉報、申訴、維權,實現了調解信息化、維權“零距離”。
四、積極推進勞務輸轉向勞務招商轉變,實現勞務經濟效益最大化。當前,從全國勞務發展形勢來看,東南沿海地區用工企業相對集中,但缺乏支撐發展的足夠人力資源;相反,西北部地區勞動力富余,而且新疆、西藏、青海、寧夏等省份因受地域、民族觀念等因素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勞務經濟發展,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兩到三年,中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源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勞務經濟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甘谷騰達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緊緊抓住這一難得機遇,突破傳統的“招工—培訓—輸轉—維權”勞務輸出模式,按照“優勢互補、資源置換”的發展新思路,憑借手中豐富的人力資源,吸引外地企業到本地投資建廠,以勞務促招商,以招商促發展,既充分利用了本地閑置勞動力資源,有效減少了企業的用工開支,實現了勞動力、生產商、學校三方的利益最大化,又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止目前,騰達職校已與江蘇巨騰國際、波司登制衣、昆山連濤等多家上市企業簽訂生產協議,成功引進制衣縫紉生產線,即將在工業園區投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