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0日,政協甘谷縣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縣政協主席馬驥主持會議并講話;縣政協副主席陳旭、田小龍、董成斌、鄭建子、馬清平及常務委員出席會議;縣政協各委辦負責人列席會議。
會議應到常委40名,實到37名,符合政協章程規定。
會議傳達學習了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了《政協甘谷縣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規則》《政協甘谷縣委員會委員履職工作規則(試行)》《政協甘谷縣委員會關于建立季協商制度的意見》《政協甘谷縣委員會常務委員會2017年工作要點》《政協甘谷縣委員會委員學習培訓工作五年規劃(2017-2021年)》和換屆后縣政協內設機構負責人任免事項。

馬驥指出,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歷史節點,在全面深化改革、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研究部署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是繼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部署全面依法治國、五中全會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人民政協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縣政協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的要求,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刻領會《準則》的精神實質,嚴肅政協黨組織政治生活;準確把握《條例》的深刻內涵,切實增強民主監督實效;將全會精神及時傳達到全體黨員和政協委員,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全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努力為全縣政協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組織和作風保證。
馬驥要求,政協常委會是政協組織的領導機構,常委會的工作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著政協作用的發揮,也關系到政協自身的形象。每位常委要珍惜榮譽,明確職責,恪盡職守,勤奮工作,爭做“五個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提升和維護政協形象。一要做學習調研的表率,要把學習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觀念、轉變思維方式,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真正把黨和人民在新時期、新階段對黨派團體、政協組織的要求和期望,轉化為履行職能應當具備的責任和能力,把學習調研取得的知識和經驗轉化為當好政協常委、政協委員,做好政協工作的智慧和力量。二要做發揚民主的表率,各位常委要認真貫徹落實民主協商精神,帶頭發揚民主,利用政協提供的各種平臺,積極發表意見建議,充分反映社情民意;要以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方式,正確對待不同意見,既尊重多數人共同意愿,又照顧少數人合理要求,使政協真正成為各界人士參政議政的主要平臺、民主和諧的重要園地。三要做履行職能的表率,增強政治責任感和事業心,統籌兼顧,把政協常委的榮譽與責任統一起來,把個人的智慧與人民政協事業發展聯系起來,在協商議政、監督評議、調研視察、建言獻策、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發揮表率作用,有效調動和激發全體政協委員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四要做團結合作的表率,要切實加強與社會各界人士的聯系,增進共識,協調關系,凝聚力量,維護穩定。五要做遵章守紀的表率,常委會組成人員既要遵循憲法法律,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又要遵循政協章程,不斷深化對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協性質、地位、作用的認識,增強做好政協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嚴格按照章程規定履行職能,既不缺位,又不越位;要把新時期作風建設常態化作為基本遵循和長期要求,把“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使其成為領導干部和政協委員人人具備的修養、人人遵循的準則、人人養成的習慣,成為人民政協的文化基因、價值導向和干事風尚。
馬驥強調,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縣深入貫徹縣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實現全縣整體脫貧的關鍵一年。廣大政協委員要在新的一年里繼續共同努力、扎實工作,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要把握政治方向,在凝心聚力上主動作為,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重大事項及時向縣委請示,重要意見和建議及時向縣委匯報,把縣委對政協工作的要求貫徹到各項履職活動之中,體現在政協工作的各個方面,切實做到與縣委在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步,努力形成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努力、各界參與的良好局面,確保全縣政協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要堅持圍繞中心,在助推發展上獻計出力,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特點和優勢,就黨委政府關心、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組織協商議政;要多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入手,緊盯“一個率先、五大提升”奮斗目標,緊扣全縣精準扶貧、“43633”現代農業發展計劃、“6873”交通突破行動、“一城四園四基地”建設等中心工作,以及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堅持從實踐出發,從實際出發,從實效出發,組織委員開展視察調研、專題協商、民主評議等活動,力爭政協的每一項工作、每一條建議都能體現縣委對政協工作的要求,反映各界群眾的意愿,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努力當好黨委的助手、政府的幫手。要持續關注民生,在精準扶貧上發揮優勢,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緊緊圍繞精準脫貧中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公共服務保障等方面開展調研視察工作,促進農民增收、助推農村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獻計出力;要充分利用政協委員獨特優勢,找準開展幫扶活動的著力點和支撐點,扎實推動精準扶貧與“雙聯”行動深度融合;特別要注重發揮界別優勢,引導委員在培育富民產業、開展技術培訓、提供市場信息、引進發展項目、開展扶貧濟困等方面獻計出力;同時,要緊緊圍繞落實惠民政策、實施民生工程以及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多獻富民之策、多行為民之舉、多做惠民之事,為促進民生改善、脫貧致富作出積極貢獻。要不斷開拓創新,在協商民主建設上取得突破,縣政協常委會要認真學習研究中央、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借鑒其他地方政協履行職能的好經驗好做法,結合縣情實際,協助縣委研究制定加強政協工作的意見和完善政協協商民主的規范性文件,進一步落實完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就一些重大決策聽取政協意見”的工作機制;要適時制定民主監督的專項規定,完善民主監督的組織領導、權益保障、知情反饋、溝通協調機制;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建立健全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協商議政的相關制度,推動各種形式的協商活動富有成效、深入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