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有一桌席叫“十三花”,每一朵“花”都在挑逗著你的味蕾!
天水在線微信公眾號12月25日零點發布

12月24日是冬至過后的第一個周末,寒冬的清晨白晝愈發來的晚一些,古城天水的大街上稀疏不多的車輛在路燈下來來往往,只有幾個清潔工人為這座小城一天的“容貌”開始忙活著。就在大多數人還沉浸在美夢中時,天水在線的小伙伴們已經出發,前往張家川縣川王鄉西崖村將家溝,參加一場地道淳樸的回族農村婚禮,親身感受一下當地的婚慶喜氣。當然,作為吃貨的小編自然也要順道品嘗一下婚禮的宴席—— “十三花”。

△川王鄉西崖村將家溝村
張家川縣是隴東南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中國回族比例最高的自治縣。隨著天色逐漸轉亮,我們一路奔波終于到了張家川縣,一進縣城就看到大街上一個個頂著紗巾,戴著白帽的人從車前走過,小編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當地的民族氛圍。為了按時趕赴婚禮現場,沒有時間逗留的我們直接穿過縣城,翻山越嶺來到了川王鄉西崖村將家溝。

△川王鄉西崖村將家溝村的這戶人家正在舉辦一場婚禮
川王鄉位于縣城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是張家川的一個純回族鄉。西崖村將家溝在川王鄉的最東部,傳說在古代這里是李廣將軍曾安營扎寨的地方,因此后人將這里稱作將家溝。

△川王鄉西崖村將家溝村的這戶人家正在舉辦一場婚禮
穿過村子我們直奔目的地,沒走多遠就看到幾輛花車已經在大門口整裝待發,門上兩個紅艷艷的喜字格外醒目,毋庸置疑我們要找的就是這戶人家。走進院子,小編看到這戶院落是典型的農村四合院,正對大門的是稍大點的正房,南北兩側各一間稍微小點的房子。其中一間房子窗戶上貼著喜字,門上掛著大紅門簾,很明顯這就是為新人準備的新房。

△給新郎“掛紅”
院子里大人笑、小孩鬧,熙熙攘攘歡快至極,整個氛圍簡單樸素,但又不乏熱鬧喜慶,新郎官的家人熱情的接待了我們這幾個“遠方”來的客人。

△給新郎“掛紅”
小編聽郎官的家里人說,他們村的祖輩都是清朝末年從陜西鳳翔遷徙而來的回族群眾,整個村子居住著不到20戶人家,因此這個村子是當地不多的純回族村落,至今聽他們說話都夾帶著些許陜西口音。

△給新郎“掛紅”
看到已經時間不早了卻不著急去接親,反倒忙前忙后捯飭自己的新郎官,小編不由的好奇的問了問他家里人才知道。回族的婚嫁風俗,新郎不用親自去女方家里接親,只管準備好迎親車輛,等中午過后,新郎這邊的親戚朋友都吃飽喝足了,由男方的家里威望較高者到女方家里去迎娶,新娘子則由娘家人送行。但是等待的這段時間新郎也不能閑著,首先必須讓舅舅、大姑或者姐姐這些家里的親戚往新郎身上掛滿大紅色被面,當地人叫做“掛紅”。就連大門口的迎親車輛也必須是新郎親自裝扮才可,這些都是為了給新人圖個喜慶,這還真是和漢族人的婚禮有很大差別呢。小編本來很急切的想看看漂亮的新娘子呢,只能轉移“目標”,先搜尋一下準備宴席的美食——“十三花”到底是什么?

△臨時搭建的廚房
院子角落飄來一股濃濃的飯菜香味,臨時搭建的廚房旁大廚師傅忙碌的身影,小編連忙上前看看“傳說中”的“十三花”到底長啥模樣。

△小編正在采訪大廚師傅
聽大廚師傅介紹說,原來“十三花”因由十三種不同的菜組成而得名,之所以采用“十三”是由回族的宗教習慣決定的,回族宗教中歷來有“采單不采雙”的宗教理念。聽說在張家川回族宴席中“十三花”席是規格最高的一種,只有在婚嫁、宗教等盛大活動中才以“十三花”待客,平常是見不到的,小編有幸可以親眼目睹“十三花”的制作過程。

△“十三花”
院子里客人越來越多,只見大廚師傅手掌大勺,時而伴涼菜,時而盛熱湯,忙的不亦樂乎,小編不忍再打攪,只好默默的“觀望”著。不一會功夫,一桌準備完善的“十三花”就要上席了,小編湊近看了看,這桌“十三花”其中有五道涼菜八道熱菜。涼菜主要以胡蘿卜、青椒、牛肉等為主,切成絲或片狀,加入醋、鹽及各種佐料拌至而成。熱菜有小炒、燉雞肉、牛肉丸子、八寶飯,還有各種燴菜。小碗落在大碗上,擺放在一個大方盤內準備上席即可。

△“果碟”
這“十三花”的上菜過程也是有講究的,首先在上“十三花”之前,先要給客人上 “果碟”。果碟是由幾種不同食品拼合而成的小果盤,小編看到今天為客人準備的果碟里有瓜子、花生、大棗還有水果糖,很是符合院子里這群孩子的口味。待客人們品嘗完果碟,才會端上擺置好“十三花”的大盤子供客人享用。

△小編開吃
期待已久的“十三花”終于擺在眼前了,再不開吃小編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一不做二不休拿起筷子便開始挨個品嘗起來。的確,每一道菜都是一場味覺的旅行,食物碰觸味蕾的一刻恰如到達目的地的興奮,作為食客的小編是根本停不下來啊。看著身邊幾個孩子大口往嘴里塞的模樣,好像生怕不夠他吃,最真實最可愛的表情不過如此。

△新房
天公不作美,遺憾的是還沒等來漂亮的新娘,天上已經開始飄雪花了,雖依依不舍但為了路途安全,我們只好立即打道回府。

一個鄉村,一個坐標,一桌菜肴,一些故事,一段回憶。張家川之行,美味與視覺的共享,乘興而來,盡興歸去,不虛此行。

△新郎給迎親車上貼喜字

△新郎上菜

△小編開吃

△小編開吃

△小編開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