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建全域無垃圾縣,全面推行河長制為目標,傾力打造衛生整潔、環境優美、生態修復、設施齊全、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美好新甘谷。從即日起,甘谷縣所屬新聞媒體開設【創全域無垃圾縣 全面落實河長制】專題欄目,全面總結報道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在創建過程中的典型經驗做法,廣泛動員干部職工、廣大群眾、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到創建工作中來,在全縣上下營造人人參與創建工作的濃厚輿論氛圍。
建設綠水青山的美麗甘谷

綠色,是生命,是永恒。建設天藍、水綠、山青的美麗甘谷,是這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城,接過歷史發展的接力棒,所必須肩負的時代重任,更是古冀兒女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連日來,無論走在城區主干道上,還是農村的背街小巷,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陳年垃圾不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垃圾殲滅戰正在全縣上下轟轟烈烈開展。“清除垃圾”一度成為基層關注度最高的“熱詞”。
垃圾清零全覆蓋
要用一月時間,對城鄉所有存量垃圾一次清零。8月8日,甘谷縣委書記賈忠慧在創建全域無垃圾動員大會上擲地有聲地說,這是奮斗目標,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會后,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不等不靠,迅速行動,并構建了由縣長、鄉鎮長、村長(村主任)、小組長、巷長分層包抓的“五長”責任制,層層傳導壓力,層層靠實責任,用最嚴格的考核制度倒逼全域無垃圾縣創建任務落地見效。
“這段時間以來,我鎮通過實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網格化管理,已與326家商鋪經營戶和8000余農戶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發放各類宣傳資料上萬份,真正形成了人人參與無垃圾創建、人人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甘谷縣磐安鎮鎮黨委書記張俊義說。

按照“城鄉一體、上下一致、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在城區,由縣建設局牽頭,縣環保局、執法局、規劃局、交警隊聯合作戰,對城區主干道沿線、城鄉結合部、市場周邊、背街小巷積存的陳年垃圾集中清理,已累計清理建筑垃圾100余處,陳年垃圾200余處,拆除大型戶外廣告牌95塊,整治亂設攤點750處,取締馬路市場10處,整治亂搭亂蓋56處。
在鄉鎮,按照各自所轄區域,集中力量,對所有陳年垃圾立清立運立處理,已清除糞堆950處、柴草堆849處,垃圾堆2500多處,拆除危房9000多平米,清理陳年垃圾9000多噸。
一組組數據,既是成果的展示,更反映了甘谷縣爭創全域無垃圾縣的堅定決心和十足干勁。而這種埋頭苦干、攻堅克難的實干精神,必將凝聚成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麗甘谷的堅實力量。

垃圾處理多方式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保護生態環境要像保護我們的眼睛一樣。在創建全域無垃圾縣的進程中,甘谷縣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既下大力氣清運陳年垃圾,又想方設法改進垃圾處理模式。
“結合縣情實際,我們在理清城區環境衛生各職能單位所負職責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農村垃圾處置模式。即:對縣城規劃區內的村莊實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對縣城規劃區外的村莊實行戶分類、組收集、村轉運、鄉鎮處理模式;對邊遠零散的村莊實行戶分類、組收集、就近處理模式,達到了垃圾處理的全覆蓋、無死角。”甘谷縣委農工部部長馬恩福介紹說。
垃圾處理見效快,但極其容易反彈,要形成一套長期可行的垃圾處理模式,人員保障、資金支持、設施配套缺一不可。

變化從補齊短板開始。今年以來,縣上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通過整合涉農項目、協調國開行貸款、群眾自籌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8500萬元,全面推進村容村貌整治、環衛設施配備、垃圾場建設各項工作,累計為鄉鎮配備勾臂式垃圾車111輛、手推式垃圾清運車710輛、垃圾壓縮車10輛、渣土運輸車4輛、渣土裝載設備2臺。建設日焚燒處理5噸的生活垃圾焚燒站3個,新建2個建筑垃圾消納場,各鄉鎮新建無害化垃圾處理場2—3處,生活垃圾尤其是建筑垃圾無處安放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環境整治不停歇,文明創建沒有休止符。在保證人員、資金、設施三到位的基礎上,如何發揮“三社合一”及“三變”改革,在村級環境保潔中的有效作用,探索建立垃圾處理長效機制,甘谷縣正奮力邁進在實干的路上!

垃圾治理齊參與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易事,必作于細。垃圾處理,看起來是一件小事,簡單事,但要長期保持環境衛生的干凈整潔,光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每個人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誰想與垃圾共處一室?如何引導全民參與全域無垃圾創建,讓文明整潔在甘谷大地蔚然成風,甘谷縣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
“婦女在一個家庭及社會的環境衛生保持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域無垃圾動員大會召開以后,我們率先發出‘美麗甘谷、巾幗先行’全域無垃圾創建活動倡議書,要求各級婦聯以‘會改聯’為契機,帶領全縣600多個婦聯執委,參與到創建衛生庭院、綠色庭院、和諧庭院活動中來,使廣大婦女在全域無垃圾創建中起帶頭示范作用。”甘谷縣婦聯主席楊曉濤說。

愛護環境,從小做起。創建全域無垃圾縣,中小學生攜手同行。甘谷縣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活動,引導全縣中小學生,以一個孩子帶動千萬家庭爭當“環保衛士”。
充分運用“互聯網+全域無垃圾創建+”的宣傳模式,在政府網站開設全域無垃圾專欄,在甘谷發布、美麗甘谷等微信平臺,及時發布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經驗做法,讓每一個群眾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
結合省級文明縣創建,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運用漫畫、書畫、專版、報紙、流動宣傳車、廣播等形式多樣的載體,營造人人參與創建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
全域無垃圾縣創建,不僅是在打一場垃圾清零的沖鋒戰役,更是一場有關環境治理的持久戰。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甘谷有信心、有能力、有決心,打造天藍、水綠、山青的最美人居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