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黨建優勢 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天水市各級黨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始終把助推脫貧作為組織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中之重和生動實踐,充分整合組織資源、發揮組織優勢、凝聚組織力量,積極擔當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近三年,天水市脫貧攻堅在全省綜合考核中連年位居前列。
主動靠前站位,切實增強決戰脫貧的政治自覺。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認真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全力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責任落實。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的一系列指示批示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自覺把脫貧攻堅作為踐行“四個意識”、檢驗政治擔當的具體行動。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11個專責小組,為脫貧攻堅提供全方位的組織領導保障。二是加強整體謀劃。專門出臺《天水市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天水市精準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天水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點任務責任清單》等多個文件,明確了重點任務、階段目標、完成時限和責任主體,脫貧攻堅的政策支撐體系更加完善。三是健全責任體系。全面靠實市四大組織領導聯系包抓深度貧困縣鄉村的責任,率先在全省建立“脫貧攻堅聯絡員”制度,選派1165名市管縣級干部每人聯系一個貧困村,通過千名縣級干部大走訪、大調查、大落實,發揮了“一線督戰”作用。抽調24名優秀干部,專門組建8個督查組;抽調21人組成7個市級預驗評估組,逐村評估驗收,構建了市縣領導、督查機構、相關部門全覆蓋、常態化的督查工作機制。四是提升脫貧能力。大規模培訓脫貧攻堅骨干隊伍,2016年以來,市級層面先后舉辦全市脫貧攻堅骨干培訓班、第一書記培訓班等各類培訓班24期,累計培訓干部8300多人次。積極開展“走出去”培訓,圍繞抓黨建促脫貧、“三變”改革等,分10期組織全市302名黨員干部先后赴貴州、四川等地實地學習,拓寬了眼界思維,取得了良好效果。
注重凝聚合力,著力提升決戰脫貧的幫扶實效。堅持資源向一線傾斜、人員向一線聚集,充分調動和整合各方面力量,直奔最前線,投身攻堅戰。一是從嚴抓好第一書記。堅持選派最能夠打硬仗的人的到脫貧主戰場,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實現全覆蓋。嚴格落實第一書記管理辦法,今年已累計召回調整第一書記17人、處分63人、表彰獎勵24人,提拔或重用15人,其中市委提拔7人,對9個履職不力的選派單位主要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問責。組建優秀第一書記宣講團,在7個縣區開展巡回宣講,引起了強烈反響。二是全面抓好幫扶干部。全市7個縣區、824個幫扶單位、1034個駐村幫扶工作隊和3.8萬名幫扶責任人凝心聚力,精準落實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協調落實各類幫扶項目2341個,協調落實各類幫扶資金3.53億元,幫辦各類好事實事3353件。充分發揮干部教育引導群眾的作用,推動由“送錢送物”幫扶向扶志扶智轉變,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三是常態抓好大學生村官。將在崗的150名大學生村官全部調整到貧困村任職,與常年駐村的4100多名幫扶隊員編在一起,并將服務期滿、表現優秀的36名大學生村官重新下派擔任村“兩委”正職。創新大學生村官作用發揮途徑,先后實施村官領辦、創辦精準扶貧項目15個,帶動投資近1000萬元,大學生村官創業帶富能力持續增強。
強化組織引領,全面建強決戰脫貧的戰斗堡壘。把村級組織建設作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大力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不斷提高村黨組織領導和推動脫貧攻堅的能力。一是配強村書記。全面啟動村黨組織書記優化提升工程,對所有村班子逐個研判,詳細了解班子運行和村黨組織書記履職情況,提出調整加強的具體意見,對年終考核排名倒數第一和連續兩年列入后進的119名村書記進行了末尾淘汰;對不勝任、不稱職、不盡職的61人及時調整撤換,確保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個個過硬、堪當重任。二是調優村班子。打破地域身份局限,拓寬人選來源渠道,以脫貧任務重、班子整體弱的村為重點,在全市開展鄉鎮大學生干部專職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從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中選聘村文書“兩個試點”工作,共選派村黨組織書記261名、選聘村文書253名,村班子結構得到極大改善,助推脫貧的整體功能顯著增強。三是提升履職力。深入實施村“兩委”正職全員輪訓工程,市級層面舉辦示范培訓班10期、培訓2100余人。堅持激活內生動力,通過產業鏈上建支部,將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將致富能人中的積極分子培養發展成黨員,目前已培養致富帶富“雙強”型農民黨員5800多名,與貧困戶結對1.52萬戶,增強了村黨組織帶領黨員、群眾脫貧攻堅的實效。四是推進標準化。從黨支部基本隊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動抓起,制定了可量化、可操作、可考評的《標準化工作責任清單暨對標達標臺賬》,組織攝制20部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工作視頻教程,以簡單直觀、情景再現的方式,為推進支部標準化提供參考借鑒。采取差異化手段、分層次達標的辦法,促進農村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確保村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主體作用。
抓好投入保障,大力夯實決戰脫貧的基層基礎。不斷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在脫貧攻堅大決戰中有資源、有條件、有能力、有作為。一是大幅度增加資金投入。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基層黨建“兩保障一增長”機制,全面落實村級辦公經費和村干部報酬待遇標準,并連續穩定增長。市列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經費增加到1000萬元,全市財政用于基層黨建的資金連續兩年超過1億元,三年累計達到2.86億元,重點用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二是大規模改善基層條件。全面完成村社組織活動場所提標建設三年規劃,90平米以下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全面消除,按照常態化建設要求,近三年累計建成村陣地1189個,今年新建活動場所333個,貧困村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在113個鄉鎮全面建成“五小”工程和水沖式測試建設,為鄉鎮干部安心抓脫貧提供了良好環境。三是多渠道壯大集體經濟。全面排摸集體積累“空殼村”,制定積極經濟發展計劃,整合省市管黨費1500萬元專門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總結推廣扶貧車間、 “三社合一”、國有資產收益權劃轉等成功模式,多渠道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全市83%的村實現集體收入“破零”,5萬元以上的占到10%,實現了民富村強同步推進。(原載《黨的建設》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