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對鄰國來說,安倍隨糟糕至極,但在國內因刺激經濟等成績支持率尚高
中新網7月2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3日刊文稱,最近,安倍內閣做出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決定,已經悄然改變了日本的政治格局。一路順風順水的“安倍丸”正在遭遇颶風。這一點從支持率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來。分析表示,很顯然,安倍政權的前路已經烏云籠罩。憂心忡忡的政府智囊們不敢大意,稍一梳理,竟發現了恐將引爆安倍政權的八大“定時炸彈”。
文章摘編如下:
7月2日,《讀賣新聞》開展的全國輿論調查顯示,安倍政權的支持率比上月下降9個百分點,急跌至48%。這是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以來,支持率首次跌破50%。同一時期,日本TBS電視臺實施的輿論調查也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比6月下跌了10.9%。
很顯然,安倍政權的前路已經烏云籠罩。憂心忡忡的政府智囊們不敢大意,稍一梳理,竟發現了恐將引爆安倍政權的八大“定時炸彈”。
排在第一個的無疑是不顧一切推動行使集體自衛權。按照正常程序,修改憲法需要通過國民投票取得最廣泛的共識。可是,安倍公然踐踏民意,通過內閣決議來“巧妙”實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在這上面偷梁換柱,不僅令民眾憤怒,持有不同意見的自民黨鴿派也在伺機“造反”。
第二個炸彈是與執政伙伴公明黨的決裂。以和平為立黨宗旨的公明黨,迫于安倍的威逼,在行使集體自衛權問題上無奈選擇了合作。可是,公明黨的大多數支持者依然秉承和平、不戰的理念,甚至要求公明黨與安倍死磕。如果安倍政權的支持率持續下降,被壓抑的公明黨會做出何種反應,可想而知。
第三個炸彈是朝鮮綁架日本人質問題。5月29日,安倍對記者表示,日朝已經達成政府間協議,將合作解決返還日本人質問題。為此,安倍政府將陸續解除對朝鮮的部分制裁。可是,朝鮮的政策豈是“小安子”能準確把握的。做出這么多讓步一旦失手,安倍面對的將是日本民眾的失望及美國的憤怒。
第四個炸彈是糟糕的東亞外交。對于安倍政權來說,這也是最危險的炸彈。日本政治評論家本澤二郎說,現在日本對中國、韓國的外交完全停滯。而且,安倍政權的對華挑釁政策一再升級,異常危險。一旦中日因領土糾紛發生戰爭,恐怕誰都不會原諒安倍。
第五個炸彈是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談判問題。放開國內的農產品市場,是日美TPP談判的重點。美國總統奧巴馬給了安倍想要的東西,安倍也得給點“回禮”:對開放農產品市場做出一定讓步。可是,農業人口一向是自民黨的“大票田”。日本農協已經放出話來:“只要安倍政府敢做一點讓步,就等著輸掉今后的選舉吧。”
第六個炸彈是“安倍經濟學”。現在,這個安倍的“殺手锏”已如強弩之末。日本財政、社會保障等根本性的改革紋絲不動,市場上的貨幣卻已泛濫成災。雖然大企業的財務報表好看了一些,但民眾卻因物價上漲,生活負擔不斷加重。安倍的“美麗謊言”已經撐不了多久。
第七個炸彈是“3·11大地震”的災后重建。三年多了還不能返回家園的幾十萬災民們,已經徹底失去了耐心。他們的不幸遭遇,讓日本各地民眾都為之心寒。競選時承諾解決災民問題的安倍,恐怕早已把諾言忘得九霄云外。但是,日本民眾特別是災民卻不會忘了他的承諾。
第八個炸彈是安倍的身體健康。雖然安倍一直對這個問題遮遮掩掩,可是他患的潰瘍性大腸炎,屬于日本指定的“疑難病”,在目前還是不治之癥。第一次執政時,安倍就因此黯然下臺。現在,他每天靠吃藥維持,但治療這類疾病的藥物有很大副作用,能導致臉部長期浮腫。而且,一旦精神壓力增加,藥物就不會再起作用。麻煩纏身的安倍,很有可能心理崩潰,身體再次重蹈第一次執政時的覆轍。
從以上的情況來看,現在的安倍政權可謂危機四伏。哪怕一點點火星,都可以提早點燃密密麻麻的引線,不待炸彈計時結束,安倍政權恐怕會落得一個灰飛煙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