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G20峰會將世界目光牽引到南半球大國澳大利亞,澳國內媒體也對此次盛會予以高度關注,并紛紛發表評論。澳《悉尼晨鋒報》評論員迪克遜(Robyn Dixon)日前對剛剛閉幕的布里斯班G20峰會發表了評論。文章摘編如下:
澳大利亞就像是處于青春期的國家、跑龍套的小角色和校園里的小人物。大多數時間,澳大利亞太遙遠、太被忽視、看似無關要緊,也幾乎不會出現在重大國際新聞里。這對澳大利亞民眾而言并不太壞,因為澳大利亞美好的生活方式彌補了這些缺陷。
但一些尷尬時刻還是刺痛了澳大利亞民眾的心。就像在19名世界上最重要的領導人面前,總理阿博特(Tony Abbott)在開場演說中抱怨國民不接受7元的全科醫生問診費。接著,他自夸政府成功廢除了碳稅,令澳大利亞在大力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西方國家中顯得格格不入。數天前,中美兩國還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變化協議。
有人認為,G20峰會本應是一個澳大利亞時刻,顯示澳大利亞終于成為了全球國際事項中的重要角色。但總體而言,G20峰會卻讓澳大利亞民眾畏縮而非歡呼。
費法斯(Fairfax Media)記者及作家夏爾切(Peter Hartcher)在其最近發表的新書《青少年時期的國家》 (The Adolescent Country)中提出一個新名詞
“狹隘病理學”(pathology of parochialism)。澳大利亞政府在本屆G20峰會上的表現就是這個新名詞的典型例證。“大事通常被小事擠掉,國際政策被用于國內斗爭。”夏切爾說。
反對黨領袖薛頓(Bill Shorten)也批評阿博特的G20演說“奇怪和欠缺風度”。部分評論員表示,阿博特的G20演說不僅損害了澳大利亞信譽,還損害了澳人重視自己的能力。夏切爾相信,在全球權力轉移的大環境下,政客近日白白浪費了鞏固澳大利亞國際地位的機會。
在MH17被擊落一事后,阿博特公開發誓要“抱摔”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G20峰會上,普京據稱不堪西方國家施壓及怠慢,而計劃提早離開澳大利亞。自阿博特就任總理后,他對最大貿易伙伴中國采取了強硬立場。他的船民政策也冒犯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及澳大利亞最緊密和最重要的鄰國印尼。在G20峰會前,保守的阿博特堅持將不會討論氣候變化問題,但卻被中美簽署減排協議打亂了陣腳。
前BBC駐悉尼記者布萊恩特(Nick Bryant)在一本關于去年澳大利亞時政的書中表示,澳大利亞政治狹隘已經到達了荒謬的程度,政黨會議室的重要性超越了國際峰會會議。(實習編輯:黃琪 審核:譚利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