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印度國防部長帕里卡爾宣布首艘國產彈道導彈核潛艇“殲敵者”號已從維薩卡帕特南港出海試航,標志著該國建設“三位一體”核威懾體系取得關鍵性突破。不僅如此,印度媒體還傳出政府可能再向俄羅斯租借一艘核潛艇。已退休的印度海軍少將拉賈·梅恩說:“依托潛艇的導彈陣地是保障核反擊能力的必要條件!
“殲敵者”號即將服役
據報道,“殲敵者”號是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目前已經完成18個月的港口試驗,正在進行海試,如果海試結果正常,“殲敵者”號將開始戰備值班。公開數據顯示,“殲敵者”號采用功率為83兆瓦的壓水反應堆,水下排水量約6000噸。俄海軍專家亞歷山大·莫茲戈沃伊表示,從公開的照片來看,“殲敵者”號的結構與前蘇聯670型核潛艇(北約稱“查理-1”級)相似,其艇首則借鑒了877型潛艇的構造,安裝了6具魚雷發射管。
當然,“殲敵者”號并非全盤仿造的產物,印度在設計時添加了一個新的隔艙,內置多個導彈發射管,可在水下發射K-15潛射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約700千米)。據《印度時報》披露,如果“殲敵者”號核潛艇的可靠性得到驗證,且內部存在冗余空間,未來還可能為該艇換裝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研發的K-4潛射彈道導彈。據稱,K-4潛射導彈采用固體推進劑,重約17噸,能攜帶1個重約2噸的彈頭,預計射程可達3500千米。
英國簡氏信息集團透露,根據衛星圖像和印度官員的講話分析,印度打算新建至少3艘與“殲敵者”號相似的核潛艇,為此在南部的邁索爾擴建第二座鈾濃縮設施,既可用于生產核潛艇所需的核燃料,又能滿足生產核武器的需要。前美國國務院官員馬克·菲茨帕特里克稱,印度擴建邁索爾地區的鈾濃縮裝置反映出該國希望獲得更強的戰略威懾能力。
計劃“抄底”租借潛艇
12月1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并于11日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了第15屆印俄首腦會晤。會后,印度國防部長帕里卡爾表示,印度向俄方表達了租借第2艘核潛艇的愿望,同時也提出了續租“查克拉”號核潛艇的要求。據悉,印方看中了一艘處于停工狀態的971型核潛艇(北約稱“阿庫拉”級),該艇此前已被俄方命名為“雪豹”號。由于缺乏經費,“雪豹”號于1994年被迫停工,當時的施工進度為60%。在此之前,印度曾以9.2億美元從俄羅斯租借了1艘“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租期10年,隨后被命名為“查克拉”號,并于2012年4月4日正式加入印度海軍服役。
俄制971型核潛艇是一種多用途攻擊核潛艇,能執行諸如反潛、攻艦、布雷等多種任務,其武器裝載量相當大(52枚導彈或魚雷)。如果執行布雷任務時,971型潛艇最多可攜帶各型水雷60枚。值得一提的是,971型核潛艇上配備了導彈快速裝填裝置,其導彈再裝填效率優于西方國家的同類潛艇。另據報道,俄羅斯海軍自用的971型核潛艇已開始換裝新型導彈—潛射式“縞瑪瑙”超音速巡航導彈(出口型被稱為“寶石”型),突防能力和作戰威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據印度《德干紀事報》披露,印度海軍希望同時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SSBN)和攻擊核潛艇(SSN),在國內造船工業無法在短期內生產更多核潛艇的情況下,繼續向俄羅斯租用核潛艇成為印度海軍擴充核潛艇部隊的首選方案。雖然俄羅斯造船業近年來呈現衰退狀態,但考慮到今年上半年開始俄羅斯盧布匯率直線暴跌,而印度盧比最近半年的貶值幅度明顯慢于俄羅斯盧布,印度未來需要交付的潛艇建造費用必然相對降低,租金也有了討價還價的機會。有鑒于此,印度再次動起了“抄底”租借俄羅斯核潛艇的腦筋。
把控印度洋更有底氣
無論是花大力氣研制國產彈道導彈核潛艇,還是熱衷于向俄羅斯租用攻擊核潛艇,都反映出印度對發展海基核力量的重視。事實上,自從印度于1998年成功試爆核武器后,就一直盼望早日生產出國產核潛艇,并開始儲備核武器。該國軍事戰略家表示,印度迫切需要具有“核反擊能力”的核潛艇,增強對敵方核攻擊實施報復的能力。
此外,按照印度海軍戰略的要求,印度海軍必須具備拒止敵對國家海軍在印度海岸線(長約5400千米)和排他性水域(約259萬平方千米)活動的能力。如果2艘配備遠程導彈的971型核潛艇到位,不僅能讓印度海軍的反擊和拒止能力得到大幅增強,大大增加敵方海軍實施戰略戰術行動的復雜性,而且可以為印度海軍航母戰斗群保駕護航,抵御來自水下的威脅,對印度建設“藍水海軍”幫助頗大。
曾參與“殲敵者”號核潛艇設計建造的印度海軍中將維爾馬認為,盡管“自制外租,同步推進”的方式令印度;肆α堪l展迅速,可是與其他軍事大國相比,印度的“水下核能力”仍顯稚嫩。依照印度官方的說法,印度海軍希望打造一支擁有4艘戰略核潛艇和6艘攻擊核潛艇的水下艦隊。軍事專家分析稱,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印度可能還需10年左右的時間。不過,如果僅就印度洋范圍而言,印度核潛艇的威懾作用已不容小視。(羅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