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和弗林(右)。
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還未滿一個月,就遭“當頭一棒”:競選時便追隨其左右的核心成員、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弗林于當地時間13日突然宣布辭職,引發外界一片嘩然。此時距離美國媒體曝光他與俄羅斯方面關系“過于密切”尚不滿一個星期。
從上任到辭職,只干了24天,尚未滿月便“夭折”,弗林成為最“短命”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位被外界看作特朗普“師爺”的鷹派人物,成為了特朗普任上首位辭職的高級官員。
“師爺”閃辭,只因一通電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基斯·克洛格隨后成為了頂替弗林的代理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最關鍵的是,特朗普團隊是否出現內斗逐漸成為媒體焦點,這對特朗普政府的初期運行并不是個好消息。可預見的是,美俄關系改善依舊困難重重,專家甚至稱之為“分分鐘擱淺”。
“師爺閃辭”
一通電話燃了特朗普“后院”
弗林于當地時間13日晚突然提出辭職,此時距離他就任目前職位尚不到一個月。美聯社報道稱,當地時間晚10時左右弗林曾出現在白宮總統辦公室附近,多位政府官員當晚也頻繁進出白宮參加會議。
這位退役將軍在辭職信中承認,為了順利完成政府交接,他曾與多位外國部長、大使等官員通過電話;在與俄羅斯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通話一事上,他由于“粗心大意”而向副總統邁克·彭斯和其他人匯報了“不完整的信息”,他對此感到抱歉,彭斯等人也接受了他的道歉。
這一表態坐實美國媒體口中弗林曾對彭斯“撒謊”的指認。美國《華盛頓郵報》9日援引多名美國現任和離職官員的話最先曝出,弗林在去年12月與基斯利亞克的通話中談到了美對俄制裁。弗林甚至暗示,特朗普就任后美國將暫停這一制裁。
由于弗林在通話時尚未就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因此此舉涉嫌違反美國關于普通公民不能干預國家外交事務的法律。不過彭斯10日與弗林交談兩次后稱,弗林與基斯利亞克沒有討論“任何”與制裁有關的事。外界普遍認為彭斯被弗林“誤導”。
此外,媒體還曝出弗林曾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勞務費”,前往俄羅斯參加該電視臺臺慶活動、并坐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身邊這件事。多家媒體更在13日早些時候報道,美國司法部已于幾星期前“警告”白宮,弗林有可能被俄羅斯方面“敲竹杠”。
對此,白宮發言人肖恩·斯派塞13日回應稱,特朗普正“評估”與弗林有關的情況,并與彭斯保持溝通。白宮高級顧問凱莉安妮·康韋隨后則表態說,特朗普“完全信任”弗林。誰知幾小時后,就傳出弗林辭職的消息。
壞了規矩
只因200年前的《羅根法案》
三星將軍、前情報系統頭目,這些光環之下,即使拋開特朗普的因素,弗林的身份不可謂不顯赫。然而這樣一個現任總統面前的紅人、身份顯赫的政要,僅僅一通電話就落得個閃辭的地步,弗林到底做錯了什么?
美國在1799年簽署《羅根法案》,明文規定禁止美國公民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與外國政府協商。弗林涉嫌違背的,正是此法。
這并不是該法案這兩年來第一次見諸報端。2015年3月,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兩黨就伊朗問題博弈時,《羅根法案》就曾掀起軒然大波。據公開報道,當時,47名共和黨議員未經過白宮向伊朗領導人致公開信,警告其與奧巴馬政府達成的協議或被下一任總統推翻。隨后,評論稱身份撲朔迷離的網友在白宮網站上請愿,指控上述47名議員違反《羅根法案》,甚至涉嫌叛國。
不難看出,這兩次《羅根法案》露頭,后面跟著的都是所謂“通敵”、“叛國”之類的字眼。不過,有專家分析稱,自該法案簽署后四年至今,并沒有人真的因此遭到起訴或審判。
鷹派弗林:
和特朗普性格挺像
弗林現年58歲,是一名曾在阿富汗、伊拉克服役的美國退役將軍,出生在軍人家庭,曾擔任過軍方多個情報部門主管,包括曾擔任國防情報局(DIA)局長。
他給媒體留下的印象是快人快語,是競選階段為數不多力挺特朗普的安全問題專家。同樣的,他對民主黨主張不屑一顧。特朗普對其大為賞識,稱其為美國最重要的軍事、情報領域專家,對自己來說是無價之寶。
上任后,弗林在第一次公開面對記者時,就給伊朗和奧巴馬來了個“下馬威”。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一職1953年由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設立。作為總統在國家安全領域的首席顧問,有資格列席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在外交、安全等領域的決策上扮演重要角色。
亨利·基辛格是理查德·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還兼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實際地位超過時任國務卿威廉·羅杰斯。基辛格是促成中美關系解凍、尼克松訪華的主要推手之一,在尼克松執政后期兼任國務卿。
“暗流涌動”
白宮里開演宮斗“戲碼”?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刁大明指出,弗林“戲劇性”辭職暴露出特朗普團隊存在兩大問題:一,組建團隊或過于草率;二,團隊可能出現媒體口中的“內斗”。
在團隊組建方面,忠誠度是每位美國總統都會考慮的選項。不過刁大明指出,特朗普似乎過于看重忠誠度而忽視了所用人選的政治經驗、戰略視野和職業操守等。
早在去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弗林就表明自己是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他也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最早任命的白宮高級官員之一。然而,美國媒體長期批評他與俄羅斯關系“曖昧不清”、他與兒子一起組建的私人咨詢公司更被認為代表土耳其利益……種種事例都使得弗林并不那么“吃得開”,他甚至遭到一些共和黨人的詬病
“作為一名與國家外交、安保事務密切相關的人士,弗林私下與外國官員會面、聯系、甚至討論國家安全問題及外交相關事務,本身就犯了大忌,”刁大明說,“更何況,他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欺騙了特朗普和彭斯,辭職也就顯得并不意外。”
同時,刁大明認為特朗普團隊甚至有可能出現媒體口中的“內斗”。此前有美國媒體大致將特朗普團隊分為以白宮辦公廳主任賴因斯·普里伯斯為首的“建制派”、以特朗普女兒伊萬卡及女婿賈里德·庫什納為首的“家庭成員派”,以及以特朗普高級顧問斯蒂芬·班農為首的“激進保守派”。
部分美國媒體及刁大明認為,弗林被視為“激進保守派”中的一員,13日出面回應的斯派塞和康韋則分屬“建制派”及“激進保守派”。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斯派塞和康韋的表態并不一致,庫什納此前曾擁有的《紐約觀察家》周報近日也在報道中對弗林展開了激烈批評,因此現在有這樣一種猜想:通過弗林一事,‘建制派’及‘家庭成員派’聯手對‘激進保守派’進行了打壓,”刁大明說。
他認為,如果此類猜想成真的話,“建制派”及“家庭成員派”的影響力必然加大,“特朗普有關內政外交的決策傾向可能會向著共和黨傳統基調回調”。
不管怎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弗林事件”令美俄關系再一次經受考驗。
“不管是‘黑客門’還是‘弗林事件’,整體上看都對特朗普產生巨大壓力,顯示出美俄關系回暖障礙重重,甚至有‘分分鐘擱淺’的可能性,”刁大明說,“特朗普緩和美俄的努力將遭遇很大困難。”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央視、人民網、《參考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