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北極星2導彈首次公開露面。
據新華社4月15日消息,朝鮮首次在平壤的閱兵儀式上展示潛射彈道導彈,型號為北極星2型導彈。
“從射程上來看看,北極星2型導彈的目標是針對日本的。”一位匿名的軍事問題專家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北極星2型是北極星1型的改進。北極星1型是一種潛射彈道導彈,其原型應當是前蘇聯的SS-N-6/R-27,使用液體燃料,射程在2400-3000公里不等。據估算,在攜帶一噸彈頭的情況下,最大射程不超過3000公里,可以打擊東亞地區的目標,但尚無法夠及美國。”不過,目前美軍在東亞地區的主要基地基本都在距離朝鮮1500千米的范圍之內。美國情報機構進行估算后認為,北極星2型導彈的射程大約能達到2000千米。
該專家分析指出,“受制于朝鮮在潛射彈道導彈的載具——潛艇的研發方面面臨很大的困難,朝鮮此次展示的北極星2型導彈的意義并非在于提供水下核威懾,而在于使用已經成熟的固體燃料發動機技術來展示一款射程達到3000公里左右的,具備較高可靠性的核威懾力量。”
朝鮮曾于本月5日在咸鏡南道新浦一帶朝向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不明飛行物。據韓聯社報道,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對此表示,朝鮮此次發射的導彈為北極星2型中程彈道導彈。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NORAD)表示,朝鮮發射的導彈對北美地區不造成威脅。美國太平洋司令部還強調稱,為了維持安保態勢,將和同盟國韓國、日本進行緊密協作并盡全力。美國國務院5日也發布聲明稱,對于朝鮮再次發射導彈,美國政府已無更多評論。
據悉,北極星2型導線首次試射的公開被報道是在2017年2月12日。據朝中社2月13日報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自到現場指導該型號導彈的發射工作,并親自下達發射命令。對此,匿名軍事問題專家分析指出,“朝鮮在此次發射中驗證了冷發射系統和大推力固體燃料彈道導彈發動機的可靠性。此次試飛還使用了高彈道飛行,驗證了主動段制導和控制能力,以及再入控制和熱防護系統的可靠性。北極星2型導彈的是朝鮮的彈道導彈從液體燃料邁入固體燃料的里程碑。”
朝鮮2月份試射該型導彈之時正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美國并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此前在2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安理會的決議對朝鮮利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發射的活動有著明確規定。中方反對朝鮮違反安理會決定進行有關發射活動。”
軍事問題專家千里巖之前在澎湃新聞撰文分析稱,如果朝鮮以大量短程導彈壓制部署在韓國的防空系統,進而掩護“北極星”攻擊駐日美軍基地,這種戰略能夠成功與否不說,但至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迫使美軍收縮反導力量退保更為重要的駐日基地。由此產生的“棄保效應”,不僅讓美國存在一定的戰略選擇困難,更可能對距離朝鮮最近的美軍形成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