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5日宣布將不再受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約束,觸發歐洲國家外交官擔憂伊核協議“幾近死亡”。
梳理過去幾日美國與伊朗等方面動作,不難發現,美國政府決定消除伊朗軍方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的威脅,強力展示軍事威懾,有可能付出不小的政治與外交代價。
一是伊核協議進一步走向崩潰。美聯社認為,伊朗方面聲明是這一中東國家迄今發出的最清晰核擴散威脅,將加劇中東軍備競賽和地區緊張局勢。一些分析師認為,這一節點宣布伊朗擺脫伊核協議約束,有利于伊朗一定程度博得外界理解。
二是伊拉克國民議會表決“驅逐”美軍。美國政界不少觀點認為,美軍從伊拉克撤離是蘇萊曼尼之死可能帶來的最深遠政治后果之一,沖擊美國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努力,并讓伊拉克進一步納入伊朗影響力范圍。
三是西方盟友合作意愿消退。歐洲國家僅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強調“更多沖突不符合我們的利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日接受媒體采訪時抱怨歐洲“不給力”,給予美方的支持不及預期;《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的中東盟國樂于看到美方打壓伊朗,同時擔憂自身成為伊朗報復對象,大多數對事件保持沉默。
四是伊朗從內部危機轉向同仇敵愾。《華爾街日報》認為,蘇萊曼尼之死的另一重大影響,是擾亂美國打壓伊朗的戰略。受美經濟制裁、國內燃油補貼下降等因素影響,伊朗近期爆發示威,美方原本期待從內部分化伊朗,但公然暗殺伊朗高官無疑點燃伊朗民眾反美情緒。(徐超)(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