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對陜西“房姐”龔愛愛假戶口事件掛牌督辦,并下發通知要求北京、山西、陜西檢察機關立即介入調查,依法查處假戶口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職瀆職犯罪。此前最高檢已對鄭州“房妹”事件掛牌督辦。
另據爆料,龔愛愛還以龔仙霞的名義在北京朝陽區北苑某處擁有1000多平米方的房產。知情人士透露,該處房產分為4套,1套房子出租給某干洗店,另外3套空置。
反腐專家指出,目前發案的這些“房氏”案件中很多掛鉤官員腐敗案件。專家建議,官員財產申報可以從“公布房產”開始。此外,假戶口所涉及的財產,應該依法沒收。
應關注有實權“小官”
據《法制晚報》報道,記者統計發現,近期爆發的“房氏”案件中,當事人自己或其親戚一般都是小有權力的公職人員。權力機構涉及的部門包括房管局、村委、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銀行、財政局等,都屬于權力比較集中的部門。
“房姐”龔愛愛曾經的身份是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這樣一個職位屬于縣級銀行高管,和傳統意義上容易出現貪腐的職位不同。但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成言分析,龔愛愛事實上把握了一個縣的投資領域,她能夠決定給你多少錢,不給你多少錢,這確實是一種權力。李成言認為,如果說對“房姐”的房產要質疑的話,第一考慮的是她的公職權力。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在反腐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那些擁有實權的官員,還要關注那些權力看起來不大的執行者。不僅是有權力的領導干部可以以權謀私,哪怕是一個小辦事員,如果他在崗位上不按照規則辦事,都有可能以權謀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杜治洲直言,從目前發案的這些“房氏”案件來看,與房子掛鉤的貪腐現象涉案金額大,反映的是當前反腐敗的形勢非常嚴峻。
中央黨校反腐專家林喆指出,貪腐官員容易選擇用房子消化、轉移、隱藏自己的非法所得,把貪污的黑錢變成房產投資。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洗錢(將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通過各種手段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為)的過程,是貪腐官員隱藏自己財產的一種方式。同時,房產投資的日常打理,占用時間也不會太多。再次,房產可以保值升值,增加財富。
建官員公布房產制度
“房氏家族”中,多戶口成為一個重要特征。
專家表示,根據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十七條,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目前,戶籍管理上位法缺乏,尚無中央層面的法律、行政法規。”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憲法與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漢華建議,國家應以此次“房姐”、“房妹”事件為契機,加強專門立法,推進戶口管理的法制化。
在這些已經暴露的“房氏”家族中,涉及公務員自身和公務員的親戚。杜治洲分析,這給建立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提了個醒,即我們不僅要關注公務員能夠查到的財產,還要關注公務員的隱形財產,而對其親屬的財產是否需要公示也非常值得討論。
對于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遲遲沒有進展的情況,杜治洲建議,高層不妨考慮,公務員財產申報可以從“公布房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