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北故宮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筑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筑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墻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
去年臺北故宮完成大盤點,包括懷表的鑰匙、水丞的銅小匙等5件文物出現配件遺失。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么會盜鑰匙?”此外她透露,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對于文物缺損統統知情。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北故宮去年4月完成史上第3次文物大清點,但迄今逾11個月仍未提清點報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疑,清點是在前院長周功鑫任內完成,但周退休前職務交接,卻不見任何交代,有隱匿之嫌。陳亭妃要求臺北故宮據實以告,若24小時內不公布,她將向檢調單位、廉政部門、監察機構告發。
馮明珠:前幾任院長統統知情
臺北故宮清查出來“未現”的古物,包括《清銅鍍金內填琺瑯琵琶式懷表》的鑰匙一柄、《青玉八卦水丞》的銅小匙、《青玉刻花爐》的3片殘片、《仿古玉圓璧》的殘片、《三鑲玉如意》3小嵌片;其中只有懷表曾對外展出過。
對于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么會盜鑰匙?”
馮明珠表示,臺北故宮文物遷臺共有3次大規模盤點,此外每年按季進行例行性抽點,由院長主持。她強調,這5件文物缺損“發生時間”推估在2001年至2008年間,“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統統知情。”
強調“未現” 無人受懲處
馮明珠25日在公開發言中,都以“未現”一詞取代“不見”,“究竟是掉了,還是在庫房?大家都還在找。”她指出,前院長杜正勝推動“改箱為柜”,把庫房里裝在鐵皮箱里的文物擺放到展示柜,過程中很有可能遺落在鐵皮箱里,“或云深不知處。”
是否有人員因文物缺損遭到懲處?馮明珠表示,去年盤點后已上簽提報處分,前院長周功鑫按程序報告臺北故宮指導委員會,委員會做出不處分決定,臺北故宮也上報行政機構。
不過,文物缺損消息曝光,面對不少壓力,馮明珠說,懲處名單會進行研議,但部分人員已退休,還要再和人事室討論。
遺失損害 應提報并公布
陳亭妃指出,文物大清點有標準作業流程,任何遺失或損害,除由行政機構銷號還要呈報監察機構,并在臺北故宮文物月刊或學術季刊公布。她接獲爆料,臺北故宮去年4月文物大清點后,卻沒提供任何報告記錄。事后她向臺北故宮詢問,臺北故宮回稱文物總數量與第2次文物清點結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