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4月28日電(記者朱旭東)“郭美美”與“黃河浮尸”,兩個風馬牛不相干的話題,卻有著頗為類似的癥結:相關部門“為”還是“不為”?“不為”顯然不明智,如何“作為”,卻值得商榷!
蘆山地震發生后,中國的紅十字會再次面對信任危機,以致發出為災區捐款的倡議后,網上滾滾而來的便是一個“滾”字。紅會的信譽度下降于斯,與郭美美事件有著極大關聯度。“郭美美”的陰魂不散,至今也沒人出來撥云見日。
2011年12月31日,紅會曾經想撇清與郭美美的關系,其公布的聯合調查報告稱“郭美美與紅會無關,郭美美炫富的財富與紅會公眾捐款和項目資金沒有任何關系”,但公眾顯然并沒有接受。
某個人的所作所為如果對某個機構的聲譽造成損害時,這個機構一般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奇怪的是,紅會竟然選擇了“善罷甘休”和“忍氣吞聲”。
更奇怪的是,最近當相關人員表示要重查“郭美美事件”讓公眾稍許有點期待的時候,立即有人出面辟謠,更激發了網民的憤怒。難道,郭美美真的與紅會脫不開干系?難道,郭美美真的動用了慈善專款?難道傳言是真的?
查不查“郭美美”,還需要“討論決定”。即使查清郭美美事件的真相并且有了相應的說法,是否公眾就買紅會的賬也不得而知,但這筆賬,顯然是要有個交代的。“紅十字”貼上“郭美美”的標簽、一些工作人員奢侈浪費現象被曝光后,紅會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已經變了。面對質疑堅定地“埋頭走路”沒錯,因為這條路是奉獻善和愛,但兩耳不聞質疑聲,那可就太不對了。
“黃河浮尸”顯然與郭美美有相似之處。黃河里常年漂流著一些不明尸體,該不該撈,并不是問題,由誰來撈卻成了問題。于是,蘭州市近日下發《關于加強黃河蘭州段浮尸處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關縣區要成立專門機構,組建專業打撈隊,負責轄區內黃河浮尸打撈和處理工作。
成立專門機構打撈浮尸,最起碼說明政府重視了、作為了,但眼光卻顯短淺,決定只顯簡單。不成立這支專業隊伍,果真就沒人處理了嗎?隨著浮尸的減少,這支專業打撈隊如何維持“業務”正常運轉呢?
查清“郭美美事件”的真相,與打撈“黃河浮尸”,都不是個“做”與“不做”的選擇。不成立專門的撈尸機構,真的就沒人收留漂在黃河的“孤魂野鬼”嗎?難道,非得成立一個查清郭美美事件的“撈尸隊”嗎?
別讓“郭美美”和“黃河浮尸”成為繞不過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