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廣網北京6月26日消息(記者陳亮 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國家安全部門持續入侵中國多家主要電信公司,獲取手機短信信息。要知道,中國的短信發送量1年會達到9000億條,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用戶超過7億人。是否真如媒體報道的那樣,我國的電信系統被入侵了?我們的手機短信還安全嗎?
“美國安全部門持續入侵中國多家主要電信公司,獲取手機短信信息”,媒體的這則報道明確提到,提供線索的人掌握切實證據。一時間,輿論嘩然。手機在中國的普及程度,我們看兩組數據就能感受到:2012年,中國的短信發送量達到9000億條,而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用戶,超過7億人。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著數據可能泄露的風險。飛象網CEO項立剛認為,我們的信息系統的確有被攻擊的可能。
項立剛:交換機、骨干路由器、服務器、芯片、操作系統都有可能有漏洞,都有可能有可以攻擊進來、滲透進來的后門。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也認為,我們的手機,并不安全。
曾劍秋:幾十年前咱們就都知道,電話它是可以竊聽的,要竊聽你的電話,要攔截你的短信,包括你的微信這樣的技術是能夠做到的。
中國的電信系統是否被入侵?中國手機用戶短信信息是否被竊取?帶著疑問,中國之聲記者今天中午分別致電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不出所料,他們對此都三緘其口。運營商為什么不愿意就此事做出回應,項立剛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項立剛: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是有義務能夠要防住攻擊的,所以他們如果被攻擊了,然后甚至把這些東西被盜走了,那對他們來說,第一技術上處理是有問題的,第二也會給消費者帶來一些困擾,所以當然他們肯定不愿意正式確認。而且在這里面還有一點,沒有一個正式的證據這些東西出來,所以他們不愿意站出來說,這個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是他們不愿意出來說并不代表這個東西不會被攻擊。
雖然我們的信息系統面臨攻擊的風險,但曾劍秋建議廣大手機使用者,不用過于驚慌,我們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但是大家在平時使用手機時,也需要提高警惕意識。
曾劍秋:自己的一些隱私方面,我覺得可能還是不要去通過一些微信、短信這些方式去發送。第二個方面,特別重要的一些信息,包括我們的手機號碼、身份證號也不要輕易的利用短信或者普通的通訊手段去交流。
在業內看來,中國通信系統能被美國侵入非常正常。目前,從全球角度看,信息通信技術都是美國在引領,美國在世界范圍進行窺探,搜集情報,都是很容易的事情。這也從另一方面要求,我們的電信產業在核心零部件上加快使用國產產品的步伐。
目前,中國電信運營商們已經有很強的網絡管理,對相關數據也有備份,但是即使是這樣,也很難做到萬無一失。項立剛指出,很多東西我們還是無法控制。
項立剛:我們用的路由器,我們用的交換機,我們用的服務器,我們用的操作系統,所有這些東西有很多東西包括核心芯片都是從國外買進來的。在這里面它有沒有留了后門,有沒有留了其它的東西,我們都是不知道。如果它要留了這些東西,它要攻擊進來是很容易的,而且這些東西是我們暫時沒有能力防的。為什么,因為這個東西不是我們自己做的,我們不知道它在里面留了什么東西。
以美國思科為例,這家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公司,有30%的利潤來自于中國市場。據媒體報道,目前思科的網絡設備廣泛用于中國內地電信運營商的骨干網、金融、政府、鐵路、民航、醫療等要害部門。思科,占據中國電信163骨干網70%以上、中國聯通169骨干網80%以上的份額。項立剛建議說,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項立剛:你可以看出來為什么美國人不斷的在折騰華為、中興,不允許他們進入美國市場,不允許美國的電信運營商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就是美國人知道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你用人家的東西,這個里面留了什么后門,留了什么東西,我們都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