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反腐政府涉案人員中,公安機關位居前列。《法制晚報》記者日前獲悉,中紀委網絡監督課題《網絡監督的反腐功能、現狀及對策研究》已結項。專家認為,要使網絡舉報有效落到實處,須出臺規范化操作規定。
據該課題負責專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杜治洲介紹,通過對194名網絡反腐涉案人員所在部門分析發現,政府和黨委是網絡反腐涉案人員高度集中的兩大部門,分別占總人數的65%和19%。
“網絡反腐”是指網民通過微博、論壇等手段揭露腐敗現象、提供腐敗線索的行為。2009年,該詞被《中共黨建辭典》收錄,標志著網絡反腐得到中國執政者的認可。
反腐數量 近三年快速上升
網絡反腐事件數量逐年快速上升,特別是2010年之后,每年網絡反腐事件都在45起以上,且2013年前2個月就達10起。在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下,越來越多的網民參與到網絡反腐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政治參與權和監督權。
涉腐單位 公安機關排第一
課題組對194名網絡反腐涉案人員所在部門分析發現,政府和黨委是網絡反腐涉案人員高度集中的兩大部門。
公安機關、國土部門和教育部門的網絡反腐涉案人員居政府前三位,財政部門、計劃生育部門和發展改革委員會緊隨其后。
腐敗事實 作風不端成焦點
官員生活作風不端、奢侈消費、瀆職枉法等和學歷、職級造假等,是網民揭露最多的違紀違法行為。其中,生活作風不端和奢侈消費是網絡曝光的焦點內容。官員生活作風不端主要表現為包“二奶”、養“小三”等,網民一般通過上傳艷照和不雅視頻等方式揭露其腐敗行為。
地區排名 廣東反腐位列第一
杜治洲說,政府主要領導人的反腐決心和對網絡監督的態度影響了所轄地區的網絡反腐狀況。廣東省網絡反腐排名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領導人的反腐策略和對網絡監督的高度重視。
2010年初,“反腐書記”汪洋主政下的廣東省開始創新反腐機制。6月,廣東省紀委為公眾展示了完善的網絡監督技術和制度,使網上舉報成為現實。
舉報方式 微博曝光最受歡迎
杜治洲說,在217個網絡反腐案例中,通過論壇貼吧、微博、專門舉報網站等曝光的比例分別為59%、24%和12%。微博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網絡反腐途徑。
網絡實名舉報不但體現了網絡反腐的公開性、互動性和高效性特點,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舉報人和被舉報人雙方的合法權益。
回應速度 最慢數月“無反應”
目前,網絡反腐信息 “由誰來收集、誰來甄別、誰來回應”尚未明確;官方對網絡反腐信息的反應速度差別很大,有的長達數月都無回應,使政府形象大打折扣。有的是被動式回應,且回應內容過于簡略、含糊,比如表示會徹查此事件,并未明確查辦期限等。
對策建議
建網絡處理平臺 實時公布信息
杜治洲建議,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建立一個網絡反腐信息處理平臺,實時公布處理情況,并在大型門戶網站設置鏈接,方便網民監督。
網絡反腐興盛與反腐敗的渠道不暢通有一定關系,人們希望借助網絡力量讓大家圍觀,給政府一定壓力。因此,政府要加強網絡反腐與制度反腐之間的銜接。紀檢監察機關要對網絡線索初核、立案、調查、審理、處理和執行。
杜治洲表示,網絡反腐是一個特殊形式,隨著渠道的日益完善,這種反腐形式會逐漸弱化。(本版文/記者 汪紅 制圖/周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