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嫦娥三號探月效果圖
嫦娥三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人并沒有滿足,他們已經將目光轉向了探月工程的下一步計劃。按照“繞”、“落”、“回”三步走計劃,嫦娥三號任務目標實現以后,下一步應該是從月球采樣返回。日前,探月工程領導小組組長、總指揮馬興瑞透露,在實現無人探月后,我國有望在2017年實現無人采樣返回。
據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月球采樣返回相關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而且進展也比較順利,目前確定采樣并帶回地球2公斤月壤。
據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賀祖明介紹,探月工程三期主要任務由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承擔。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與研究。嫦娥五號將搭載多種有效載荷,主要包括降落相機、光學相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月壤氣體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采樣剖面測溫儀、巖芯鉆探機和機械取樣器等。
發射嫦娥三號,很多技術和任務都是在為將來的載人登月做準備。比如著陸器就是為將來載人著陸和登月艙做技術儲備;嫦娥五號的返回艙也是在為將來載人登月后的返回做準備。載人登月肯定要在探月工程“回”階段完成之后實施。
賀祖明表示,將來可以返回的探測器重量會比嫦娥三號更大,因為要攜帶返回艙,而且需要運載力更強的火箭進行發射。返回艙還要攜帶返回的動力能源上去,在月球上完成工作后起飛回到繞月軌道,然后再調整好姿態和方向再次啟動動力回到地球,跟發射出去的過程正好相反。
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此前表示,要實現載人登月,首先得完成無人月球探測,不僅要在月球上安全著陸,機器人還要在月球上打鉆、著陸器在月面挖掘和收集樣品,并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相關新聞
西昌將迎又一高密度任務期
本報專電(特派記者 曹斌)未來幾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迎來又一個高密度任務期。據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副指揮長孫保衛介紹,2014年、2015年中心計劃執行20多次發射任務,“十三五”期間計劃執行40多次。未來幾年,中心也將承擔更多國家級戰略工程,包括北斗二號二期組網衛星;嫦娥四號、五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等發射任務。任務數量之多、發射密度之高、任務影響之大、協調統籌之難都前所未有。他們將舉全中心之力,不斷續寫中國航天新的輝煌。(特派記者 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