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4日,美國副總統拜登乘專機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的訪問。中方由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等到機場迎接。圖為迎接時的場景。中新社發 侯宇 攝 |
雙方未公開提及識別區
參考消息12月5日報道:【美聯社北京12月4日電】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后,美國副總統喬•拜登今天說,美中關系取決于信任和對彼此動機的正面認識。兩位領導人都沒有公開提及因空域爭端引發的嚴重沖突,該爭端令中國與美國及其亞洲盟友處于對立狀態。
拜登說,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系將對21世紀的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當記者在會議結束之際獲準短暫進入會場時,拜登說,如果美國和中國能正確處理兩國關系,將帶來無窮潛力。
拜登在會議結束后說:“復雜的關系需要高層之間的持續接觸,這就是我為什么來這里。”此次會議比預定時間晚結束了一個小時。
拜登的講話沒有提到任何有關美國對中國新設防空區的擔憂。
習近平本人說,美中關系今年開局良好,且總體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他說,地區和全球形勢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顯著挑戰和地區熱點問題不斷涌現。
習近平說,世界并不安寧,而美中對維護和平肩負重要責任,加強對話與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4日報道】美國副總統拜登今天抵達北京,開始了他東亞之行的第二站訪問。
拜登面對的一個棘手難題,是如何同北京政府討論中國新近設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所引發的爭議。
中國官方媒體在拜登來訪前發表文章,警告拜登不要重復“過去的錯誤言論”,并批評美國在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問題上“站在了日本—邊”。
拜登將在訪華期間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和副主席李源潮。
【路透社北京12月4日電】美國副總統拜登周三表示,美中兩國必須擴大務實合作并展現出成果,并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將坦率地處理分歧,令他印象深刻。
拜登是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時做上述表態的。
在拜登訪華前:中國政府宣布在涵蓋爭議島嶼的區域設立防空識別區,招致美日韓抗議。
【美聯社東京12月3日電】雖然美國一再表示不承認東海防空識別區,但拜登避免公開要求北京收回成命,小心提中國可能置之不理的要求。美國希望在足夠的壓力下,中國不會嚴格執行防空識別區的規定,從而使之名存實亡。
再者,美國希望顯示這種行為的外交后果是嚴重的,足以讓中國未來欲采取此類粗魯方式樹立權威時三思而后行。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4日報道】過去幾年里,拜登與習近平似乎建立了相當深厚的私交。周三訪問北京期間,拜登將有機會與習近平敘舊。
在以往涉及中美的事件中,盡管兩國高層有熱線聯系,白宮卻往往找不到與中國最高領導人溝通的途徑。拜登此次將有機會試探習近平在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后的長遠打算。
白宮不想過度激怒中國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3日文章】副總統拜登周二宣稱,美國“深刻關切”中國在東海爭議領土上空設立空防區域的做法。他發出這個信息旨在安慰美國的盟友,同時在周三前往北京時留下協商余地。
拜登指責中國抬升地區緊張局勢。但他沒要求北京取消防空識別區。
中國不太可能同意撤銷有關空防區域。拜登的信息旨在為美國提供協商空間,以設法確保中國不會用軍事反應或刺激性言論來強制實施它的相關規定。
采用一種尖銳的調門可能會激怒中國,并使外交解決這一安全危機變得較不可能。美國正試圖同中國打造新的貿易和商業關系。美國政府一名高官說:“我們總是說,同中國的關系就是在合作與競爭之間搞平衡。我們需要增加合作因素,但是當我們同中國發生分歧時,弄清分歧所在,并幫助中國人明白他們的行為會付.出代價,這是非常重要的。”
【美聯社東京12月3日電】為了安慰焦慮的盟友,美國今天表示要同日本團結一致,反對中國對爭議島嶼上方空域的主權要求,并發誓不容忍中國咄咄逼人的做法。美國副總統拜登準備親自向北京傳達這個訊息。
但華盛頓也抱著謹慎態度,以免在同北京的關系中制造新的裂隙,從而影響美國建立一個經濟合作新時代的追求目標。由此,在外交應對一個不斷發酵的沖突時,奧巴馬政府被迫謹慎行事。這一沖突已經讓整個地區陷入不安。
拜登同安倍會晤后說:“本地區減少緊張關系符合美國的利益。我認為,東北亞所有國家都同我們有著一致的利益。”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2月3日報道】周一抵達日本后,拜登開始進行棘手的外交平衡工作。他不想疏遠中國,本周晚些時候他將會晤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但同時,他必須向日本保證,美國會在有關防空識別區的問題上毫不含糊地支持日本。
拜登沒有呼吁北京徹底放棄劃設防空識別區。他呼吁日中建立更好的危機管理機制。中日領導人自執政以來尚未舉行過正式會談。
【美國企業研究所網站12月3日文章】題:拜登向中國低頭美國政府似乎認為,在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這個事件上,模棱兩可是最適當的反應方式,而副總統拜登今天在東京的表態再次確認了這—點。
拜登說,是的,華盛頓對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深感擔憂”,但他絲毫不提要求中國撤回決定,而是夸夸其談,說中日需要建立“危機管理機制和有效溝通渠道”,避免發生意外——盡管此時此刻,避免發生意外的最好政策是讓中國停止挑釁。
日抱怨美方撐腰“不給力”
【日本《產經新聞》12月4日報道】題:拜登表態并未消除首相疑慮
安倍晉三首相3日與拜登副總統會談。雙方一致表示,強烈反對中國在包括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內的東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區。不過,安倍政權與奧巴馬政權對于防空識別區的反應存在“溫度差”。
拜登并未完全消除首相對奧巴馬政權的疑慮。日美在應對中國防空識別區問題上出現態度差異。日本政府要求民航企業拒絕向中方提供飛行計劃。但美國政府則將軍隊和民間企業區別對待,實際上允許民航企業向中國提供飛行計劃。這種對華牽制行動的差異出乎日本政府預料之外。
日本政府對拜登期待甚高。但拜登在會談后會見記者時卻表示:“出現誤判和錯誤行動的可能性很大……希望日中間進一步加強對話和危機管理機制的建設。”這體現出對中國態度的照顧和美國的“仲裁者”立場。
與此相關,安倍2日還表示要求中國“取消所有防空識別區的相關措施”。但在與拜登會談后卻不再提及“取消”一事。
【日本《朝日新聞》12月4日報道】安倍與拜登在3日的會談中對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給予強烈警告。但拜登旨在竭力避免爆發偶發性沖突,雙方在民用航空器通報問題上的應對仍存分歧。
就在會談舉行不久前爆出的防空識別區間題已成為強化日美合作的催化劑。對首相來說,與拜登的會談無疑是宣揚日美合作的絕佳機會。但奧巴馬政府的真實意圖是希望緩和日中緊張關系。
拜登所希望的是日中之間能構建危機管理機制,避免不測事態發生。
另一方面,在民航公司提交飛行報告的問題上,兩國的分歧也顯而易見。有日本航空業的業內人士感嘆:“要想消除乘客的不安,而美國政府又不和我們合作,單憑一個企業我們又能做什么?”
【日本《讀賣新聞> 12月4日報道】在3日安倍與拜登會談后發布的文件中,并沒有批評中國防空識別區的內容。
直至拜登前來日本途中和抵達之后,日方仍在努力讓美方接受在文件中加入這一內容,但美方并未松動立場。有日美關系人士說:“(在拜登訪華前)美國國務院不愿卷入日中關于防空識別區的對立。”
【日本《產經新聞》12月4日社論】奧巴馬政府的態度有些讓人不安。雖然拜登在與安倍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承諾將毫不動搖地履行對日本的防衛義務,但并未公開要求中國撤銷防空識別區。
一旦美國給人留下腰桿子不硬的印象,那么中國就會變本加厲。希望拜登在訪華時表現出堅定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