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9日發布《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各級黨政機關公務活動中嚴禁吸煙,嚴禁使用或變相使用公款支付煙草消費開支。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同一天,中共中央組織部也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領導干部報告個人事項工作,開展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工作。
一年來,人們清晰地看到中共一步一個腳印,磨礪更細更嚴作風之劍的堅定步伐:
今年1月,中央出臺六項禁令,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禁送土特產;
5月,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
9月,嚴剎中秋國慶兩節公款送禮不正之風;
10月底,嚴禁公款購買賀年卡;
11月,嚴禁春節期間公款購買煙花爆竹等年貨節禮;
12月,“吃住行游”全面嚴管公務接待……
分析人士指出,緊盯關鍵節點步步推進,以解決突出問題帶動作風轉變,中共一系列具體措施無不體現出其對官員的約束力愈發細化和嚴格。中共正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干部隊伍,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中央紀委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各地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共1.7萬余起,處理1.99萬人。
“中央通過正式文件通知的形式發布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的規定,實屬罕見,可見中央力推控煙的決心有多大,再次表明中央要以優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說。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表示,吸煙看似個人行為,但領導干部如果在主席臺上吸著煙,不僅影響別人的健康,對黨的作風和形象更是一種損害。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發現,近年來有些腐敗案件,存在送煙送酒等腐敗現象。一些領導干部不好意思拒絕下級煙酒,走上貪腐之路正是從收受煙酒開始的。
2003年,中國簽署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并于2006年正式生效施行。十年間,中國控煙步伐緩慢,盡管《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室內公共場所嚴禁吸煙”,但受煙草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實際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許耀桐說,此次通知的這些規定,一方面顯示出中央密切聯系群眾、努力改進作風的決心,而且有助于中國實現控煙履約目標,改善既往控煙不力的負面形象,推動中國控煙進程。
接受采訪的專家們普遍表示,抓大不放小,打老虎滅蒼蠅的同時,中央也在抓一些小節問題,表明中央反腐敗和改進作風的思路和行動越來越系統,正在有條不紊地整體推進。
馬懷德表示,這些看似針對小節出臺的舉措,在八項規定中都有體現。“八項規定其實非常系統,其中的很多要求正在變成細節規章,預計下一步和八項規定有關的很多細節方面的舉措還會出臺。”
“緊箍咒”越念越緊,人們感到歡欣鼓舞,更關切這些措施在基層的落實效果。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范和生說,相比公務接待等作風新政,禁煙的規定可以預見在縣鄉以下的基層執行難度會很大。從中國人情社會的特性來看,吸煙被視為一種聯絡感情的符號,要扭轉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需要時間,更需要國家層面的控煙大法。
一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皖北干部坦言,真正在市縣鄉干部中實現禁送土特產,拒收年貨節禮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謝春濤表示,值得欣喜的是,無論是控煙還是領導信息申報制度都提到了加強監督的作用,充分發揮輿論和公眾監督的力量,既是建立干群之間信任關系的重要基礎,也能讓領導干部感到芒刺在背。(記者蔡敏楊丁淼曹檳張建姚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