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設超級機構打造網絡強國
外媒猜中國網絡戰略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執掌新成立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帶來外媒對中國網絡安全問題的新關注。美國《紐約時報》說,此事標志著共產黨視網絡安全問題為中國最緊迫的戰略問題之一!度A爾街日報》說,這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北京意在強化對在線交流的掌控力度,應對敏感的網絡安全問題。網絡安全問題曾被西方當成對華施壓的有力武器,“中國發動黑客攻擊”之類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華為、中興等公司被一些國家以安全為由刁難,連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3月向習近平當選發賀電時都不忘提網絡安全。但斯諾登一下子把西方從網絡道德高地上扯了下來。就在2月28日,英國情報部門在美國國安局的幫助下竊取數百萬互聯網用戶視頻聊天照片的丑聞被揭出,輿論一片嘩然。德國《焦點》周刊稱,未來國家間的競爭,也將是網絡的競爭,美國國安局丑聞就是大國爭奪網絡強權的結果。
美國世界新聞網2月28日報道說,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前一天舉行第一次會議,由擔任組長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他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民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把中國建設成“網絡強國”。習近平在會上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他還指出,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
日本《產經新聞》評論說,中國政府醞釀已久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小組28日開始正式運轉,該小組由最高領導層直接指揮,是具有完全意義的國家級別安全保障問題委員會。設定這一委員會的意義不僅在于加強對國內互聯網活動的管理乃至監控,也包含了國際性的意圖目標。在國家戰略方面,中國以網絡大國自居,日益賦予“網絡戰”以高度優先的地位,并將其作為增強自己戰略威懾力的重要籌碼。中國希望將網絡和信息化技術作為武器,并以此為后盾展開積極的對外戰略。
《華爾街日報》稱,盡管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沒有說明這個小組將處于政治等級中的什么級別,但小組成員的身份表明它可能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享有相當大的權力。香港《文匯報》對該小組成員進行詳細解讀,稱電視畫面為外界分析該領導小組構成提供了線索:李克強和劉云山分別在習近平的左側、右側就座。而在圓形會議桌內圈就座的,包括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解放軍總參謀長房峰輝等。據悉,因深諳網絡管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已出任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一職。
中央網安小組是去年11月中旬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3個月以來,中央在現有架構外新設立的第三個“超級機構”,此前的兩個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香港《南華早報》2月28日稱,十八屆三中全會并未提及要設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一事,現在卻突然由習近平出任組長,令人意外。
“是什么原因推動成立這樣一個小組?”美國《福布斯》雜志提出這樣的問題,并認為,外界往往認為中國的網絡安全政策是中心驅動的戰略行為,但事實上政策的制定卻是碎片化的,至少有6個不同的部門——公安部、國家密碼管理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安全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解放軍——在制定網絡安全政策。新領導小組的成立意味著部門之間的競爭和對峙將得以解決。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學者的觀點認為,網絡安全涉及到政治安全、國防安全以及社會安定的問題,無論是中國或是其他主權國家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課題,由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出任領導小組組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擔任副組長,可以兼顧到國防軍事、國務院系統及意識形態三個安全戰略規劃。報道還說,中共多個戰略領導小組的人事安排引發外界做出“領導人過度集權”的解讀,但新加坡學者認為,中國過去在網絡管理上,職權分散,容易形成部門主義,國務院系統下的部門比較重視互聯網的經濟利潤,而中宣部則重視意識形態的工作,兩者工作重點是沖突的,因此需要最高層協調領導,有實際的戰略需要!经h球時報駐日本、美國、英國、德國記者 盧昊 藍雅歌 陳一鳴 孫微 青木 陳一 彭永安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
中國網絡安全問題嚴重 每年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信息安全專家俞曉秋2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名稱上看,2001年成立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 而這次成立的是“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機構的層級提到最高。同時該名稱不但新增了“網絡安全”的內容,而且還放到“信息化”之前,這也說明國家對于網絡安全的高度重視。
“新小組的成立很有可能是對習近平上任第一年最棘手問題的回應:中美之間圍繞網絡攻擊的糾紛和國家安全泄露的辯論”,《紐約時報》稱,奧巴馬政府認為中國對美國人和在中國做生意的美國公司進行了網絡攻擊,并在過去幾年對中國發動了猛烈抨擊,以期遏制這種現象。他們的擔憂之一是,可能受到了政府贊助的中國黑客一直在竊取美國的企業和國家機密。去年6月,習近平和奧巴馬在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的“陽光之鄉”舉行峰會,“中國的網絡攻擊問題”成為峰會期間最敏感的議題之一。
《華盛頓郵報》也稱,習近平親自掌管一個新成立的機構監管中國的網絡安全,正值美國和中國對網絡入侵感到日益擔憂之際。美國網絡安全公司Mandiant去年在一份報告中將中國軍方的一個單位與幾家美國公司遭受的網絡攻擊聯系在了一起。美國官員對中國的網絡攻擊采取強硬立場,稱中國政府甚至利用黑客竊取美國公司的商業數據。不過在斯諾登揭露美國的監聽計劃之后,美國的立場被削弱。隨著美國網絡監視計劃更多細節被曝光,中國官員對他們所處的脆弱地位日益感到擔憂,很多人呼吁在政府和產業的敏感部門不要使用美國的硬件設備。這對美國重要的科技公司在華業務產生了重大影響。思科公司在華的營業收入由于斯諾登事件直線下降。
斯諾登向世界揭出了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嚴密監控,包括中國。不過香港《南華早報》援引學者的分析說,中國設立網安小組或許是因為政府認為互聯網與意識形態工作緊密相連,或許是某些人夸大了來自互聯網的外國威脅,這有點反應過度。
中國互聯網受到的外國威脅到底有多大?據美聯社報道,中國國新辦主任蔡名照去年11月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說,去年1月至8月,超過2萬中國網站遭到黑客攻擊,800多萬服務器受到境外的僵尸和木馬程序控制,僵尸和木馬病毒攻擊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14%。他估計,網絡攻擊讓中國經濟每年損失數百億美元。
【環球時報駐日本、美國、英國、德國記者 盧昊 藍雅歌 陳一鳴 孫微 青木 陳一 彭永安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
斯諾登效應引美日歐戰略向網絡強權爭奪傾斜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對各國來說,互聯網帶來的變化都給社會提出新難題。據英國《衛報》27日報道,斯諾登提供的最新文件顯示,英國情報部門國家通信總局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幫助下搜集了數百萬互聯網用戶的網絡攝像頭照片,并將這些照片保存至其數據庫。更重要的是,這些被監視的用戶并不是任何案件的嫌犯。統計結果顯示,僅2008年6個月的時間里,國家通信總局就竊取了全球超過180萬雅虎用戶的網絡攝像頭照片,其中包括相當一部分存在性暴露畫面的圖片。有英國媒體質問說,這些機構到底是國家安全的守護者,還是“偷窺癖”。
實際上,斯諾登的揭秘并沒有讓美國收斂。日本《朝日新聞》28日說,在網絡這個“看不見的世界”,新的情報戰正在拉開帷幕。美國在這個世界里居支配地位,并且不斷展開毫無例外的情報搜集活動,而日本也開始展開獨立活動。報道稱,美軍中的“網絡戰士”數量正急速增加。2010年設于國安局總部旁邊的網絡司令部約有1000名網絡專家,美軍計劃數年內將此數字增加至5000。據說,退役后被民間企業高薪聘回的“網絡戰士”更是層出不窮。在國安局總部周圍,軍工企業的全新大樓相繼建起。
《朝日新聞》還稱,2月3日,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在防衛省與美國太平洋部隊司令薩繆爾·洛克利爾會談時,認為網絡空間的穩定利用對于日美安保非常重要,希望與美國就網絡安全緊密合作,但洛克利爾并未直接談及網絡合作。難怪一位自衛隊官員嘆道:“日本與美國在網絡領域的合作猶如‘隔著一層厚厚的墻’。”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舉官民之力開始組建自己的網絡系統。海上自衛隊官員小原凡司稱:“美國也想要亞洲情報,現在是日本考慮獨立搜集情報的時候了!2012年,日本首次舉辦黑客大賽,旨在培養防止網絡攻擊的“好黑客”;今年2月,東京首次召開匯集頂級專家的國際會議“Code Blue”,吸引了眾多黑客參與。
“斯諾登效應已經波及世界各國的安全戰略”,德國《焦點》周刊稱,德國總理默克爾19日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探討建立歐洲獨立的互聯網,以防止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去年底德國甚至商議建立“網絡部”,把網絡安全提高為國家重要戰略。美國國家安全局丑聞,就是大國爭奪網絡強權的結果。未來國家間的競爭,也將是網絡的競爭,各國的網絡預算都將增加。
對于網絡秩序的規范問題,俞曉秋認為,互聯網從發明到全球普及應用才三四十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各國的信息化發展程度參差不齊,只能從本國的網絡現狀和國情出發進行管理。但互聯網的空間是24小時不間斷的連接在一起的,網絡信息流動的特性是跨界的,因此各國只有通過共同協商與合作,制定國際公約,才能保障網絡空間的健康發展。
【環球時報駐日本、美國、英國、德國記者 盧昊 藍雅歌 陳一鳴 孫微 青木 陳一 彭永安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