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 在新華網推出的“我向總理說改革”大型征集活動中,收入分配、反腐倡廉、教育改革、行政體制、醫療衛生、養老制度、住房保障、三農問題、環境保護、戶籍改革,成為網民關注的十大熱點話題。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分別給予回應。
No.1 收入分配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努力縮小收入差距。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在事業單位逐步推行績效工資,健全醫務人員等適應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感受到得實惠。
No.2 反腐倡廉
各級政府必須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堅持過緊日子。要嚴格執行“約法三章”: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擴建,財政供養人員總量只減不增,“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強行政監察,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加大審計和審計結果公告力度。今年要對土地出讓金收支和耕地保護情況進行全面審計。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對任何腐敗分子都要依法嚴懲、決不姑息。
No.3 教育改革
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公平發展。繼續加大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和農村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使更多農家子弟有升學機會。加強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營養狀況。
發展學前教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繼續增加中央財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強化監督。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高校辦學自主權,鼓勵發展民辦學校。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我們要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個孩子有公平的發展機會。
No.4 行政體制
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簡化前置性審批,充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確需設置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建立權力清單制度,一律向社會公開。清單之外的,一律不得實施審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審批事項。
No.5 醫療衛生
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鞏固全民基本醫保,通過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政府、單位和個人合理分擔的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機制,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國推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強城鄉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h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00個縣,覆蓋農村5億人口。
擴大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破除以藥補醫,理順醫藥價格,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健全分級診療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培養,推進醫師多點執業,讓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提高重大傳染病、慢性病和職業病、地方病防治能力,人均基本公共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增加到35元。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動搖,落實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推進醫改,用中國式辦法解決好這個世界性難題。
No.6 養老制度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
No.7 住房保障
完善住房保障機制。以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為目標,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級負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今年新開工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運行。創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資機制和工具,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為保障房建設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支持。
各級政府要增加財政投入,提高建設質量,保證公平分配,完善準入退出機制,年內基本建成保障房480萬套,讓翹首以盼的住房困難群眾早日遷入新居。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No.8 三農問題
農業是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領域,更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推進農業現代化。堅守耕地紅線,提高耕地質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強化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繼續執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探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市場價格過低時對生產者進行補貼,過高時對低收入消費者進行補貼。農業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增加對糧油豬等生產大縣的獎勵補助,扶持牛羊肉生產。發揮深松整地對增產的促進作用,今年啟動1億畝試點。統籌整合涉農資金。不管財力多么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
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國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700多億元,支持引水調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節水灌溉等重點項目。各地要加強中小型水利項目建設,解決好用水“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抓緊培育一批重要優良品種,研發推廣一批新型高效農業機械。
完善農村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改造農村危房260萬戶,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和“空心村”問題。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經過今明兩年努力,要讓所有農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凈的水。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抓緊土地承包經營權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承包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慎重穩妥進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
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國有農牧林場改革。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農村改革要從實際出發,試點先行,切實尊重農民意愿,堅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No.9 環境保護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生活,關乎民族未來。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必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下決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
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治理為突破口,抓住產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新機制,實行區域聯防聯控,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鍋爐5萬臺,推進燃煤電廠脫硫改造1500萬千瓦、脫硝改造1.3億千瓦、除塵改造1.8億千瓦,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在全國供應國四標準車用柴油。實施清潔水行動計劃,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推進重點流域污染治理。實施土壤修復工程。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建設美麗鄉村。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
No.10 戶籍改革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不同規模城市差別化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未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建立居住證制度。使更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納入城鎮教育、實現異地升學,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使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