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用得著嗎?難道一個副部級干部沒錢供養自己的老子?說白了這就是送人情嘛,這堅決不行!”說到這里,李克強重重拍了下桌子,“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披露制度嚴格建立起來,防止暗箱操作,低保金的發放要像劃分土地那樣,讓老百姓監督。”
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要處理的政務千頭萬緒。什么事情會惹得總理“怒斥”、“痛批”?
經濟學博士出身的李克強在第一次總理發布會上宣告,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公開報道發現,正是“手”的問題,讓李克強總理頻頻“痛批”。
難道一個副部級干部沒錢供養自己的老子?說白了這就是送人情嘛,這堅決不行!
有些審批事項,設立8年來,竟連一次申請都沒受理過。說起來都好笑!
說得難聽點兒,這不就是尸位素餐嗎?這樣的庸政、懶政同樣是腐敗,是對國家和人民的極大不負責!
批攬權:“政府的手閑不住”
簡政放權是李克強本個任期的重要關鍵詞。上任伊始他就表示要將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削減三分之一以上。在今年兩會閉幕后,3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他告誡與會高官:“希望我們的一些同志,不要貪戀手里那點小小的權力,阻礙政府工作的大目標。那樣做得不償失。”
一周之后的3月26日,李克強在沈陽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他再次強調,“政府要當裁判員,不要老想當運動員。”并且加重語氣說,“不要總讓人覺得‘政府的手閑不住’,出現什么都要摸一摸。”
什么樣的審批權會惹得他痛批?
注冊糧食流通企業的前置審批是一例。今年3月底,李克強在內蒙古考察,市民向他反映要注冊糧食流通企業,還得跑糧食局辦理審批手續。時隔兩個多月,在6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重提此事,“我們有些前置審批根本就沒有必要嘛!現在糧食市場早已放開了,而且還存在一定的賣糧難,為什么辦這個企業也要糧食局審批?”
大學畢業生辦書店要跑審批也是一例。他在2013年11月1日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舉例說,北京一所高校的一位畢業生,回到家鄉創業,辦一個書店,在多個部門跑了30多趟,花了不少錢,歷時三個多月。開業后各種檢查、收費、罰款就跟著來了,沒錢就拿書,最多的一次拿走了140多本。最后,他一氣之下關門不干了。
他痛批過的審批權,還包括對一些城市軌道交通設施的社會投資進行核準、對某些漁船船名進行核定,等等。
對這些完全沒必要的審批,李克強“深惡痛絕”。在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他舉起手中的一份材料,請參會者“認真讀一讀”:“這里面列出的有些審批事項,設立8年來,竟連一次申請都沒受理過。說起來都好笑!”
還有一次會議上,他又舉了一例:“我看到一些談判資料稱,企業要走出去,和許多國外公司根本‘談不攏’。我們總是問對方有沒有‘審批件’,但很多國家根本沒有那么多政府審批,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審批’。”
在2013年11月1日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警告官員,不能打“小算盤”、“小九九”,更不允許“走過場”、“變戲法”,確保簡政放權真正到位、見效。
批懶政:尸位素餐同樣是腐敗
“閑不住”是一個極端,“為官不為”又是另外一個極端。對于這兩個極端,李克強都公開表示不能容忍。
今年3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辦公廳相關負責人作《分工意見》匯報后,李克強先后請參會的部委負責人及各位國務委員、副總理發表意見,隨后他發表講話要求各位官員:“我們要認真自省,一年下來究竟辦了多少事,才不會愧對自己的俸祿,不會愧對人民的期望。”
2014年即將過半,他在日前舉行的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上再次將矛頭指向懶政,“我在基層調研時注意到,有些地方確實出現了‘為官不為’的現象,一些政府官員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甚至‘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敷衍了事。”
根據新華社通稿,李克強加重語氣說,“說得難聽點兒,這不就是尸位素餐嗎?這樣的庸政、懶政同樣是腐敗,是對國家和人民的極大不負責!”
批“走樣”:拍桌子斥暗箱操作
以前經常說“政令不出中南海”,李克強進一步擔心的是,政令雖然出了中南海,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拐了彎走了樣。
針對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李克強說,“我們確實出了很多好政策,但經常是一些好政策前總要跟著許多限定條件,比如‘同等條件下’、‘符合條件的’、‘按照有關規定’等等。”
他翻著手中的材料一一列舉,并且質疑:“‘有關規定’是哪些規定?執行標準怎么把握?我確實擔心,好的政策在執行中走樣,不能真正落實下去。”
碰見政策走了樣,總理也會“拍桌子”。在去年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談到,有一位副部級官員,村干部為了“討好”他,一直給他父親發放低保。
“這用得著嗎?難道一個副部級干部沒錢供養自己的老子?說白了這就是送人情嘛,這堅決不行!”說到這里,李克強重重拍了下桌子,“所以,一定要把信息披露制度嚴格建立起來,防止暗箱操作,低保金的發放要像劃分土地那樣,讓老百姓監督。”
批豪華:公職人員要“派頭”有什么意思?
早年在地方工作時,曾經有人提出,把省委大樓翻修改建成“城市風景線”。李克強當即喝止:“你開什么玩笑!”
在今年3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他舊事重提:“一邊說解決貧困人口、完善社會救助的資金困難,一邊辦公樓卻越修越豪華,這太說不過去!”
每次去基層考察調研,他都堅決不住所謂的“一號樓”,堅決不住超標準的大套房。“我看到有些房間,像會議室那么大,真是‘大而不當’。”他說,“房間再大,里面也不就是一張床嘛!”
李克強說,現在某些官員,不僅追求大的辦公室,坐車也要大排量的。“一個公職人員,要這個‘派頭’有什么意思?”
他指出,有些地方把一間大辦公室隔斷成幾小間,面積沒變,反倒還多花了裝修的錢。
“這不是形式主義嗎?!”李克強說,“對政府性樓堂館所這個屢治屢犯的‘牛皮癬’,必須要加大整治力度,堅決查處,絕不手軟!”
觀察
總理什么時候“批”?
梳理官方公開報道,李克強在各地調研、考察,更多的是了解情況、征求意見,為了聽取更多意見,他不惜“打斷”其他人的發言。
去年12月27日,他到天津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調研考察。在聽取情況時,李克強三次打斷企業負責人,追問“有哪些政策可以調整”。他說:“不要光表揚政府,要承認,我們的行政審批和發達國家比做得不夠好。這些問題一定要改進,要適應企業的發展。”
在考察中即便作表態,李克強更多的是給地方提希望、出主意、鼓勁加油。媒體上披露的“痛批”,大多是在國務院各類會議上,他跟與會的官員部署工作時提出批評。
李克強善于講故事,在不同類型的會議上經常講述考察過程中遇到的相關故事。在“批”的時候,他對事不對人。批得更多的是一些現象、一些做法,而不是指名道姓。把這些不良現象揭示出來,為的是“樹反面典型”,批過之后,隨即告誡各級官員,下一步政府的工作該怎么辦。
總理的批倘若是“破”,那也為的是工作中的“立”。有破有立,是李克強執政的鮮明風格。
本組文/本報記者 鄭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