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8日電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活動于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28日舉行的紀念大會并作主旨演講。以下為習近平在講話中的精彩語錄: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和為貴”、“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兼愛非攻”等理念。印度、緬甸等亞洲國家人民也歷來崇尚仁愛、慈善、和平等價值觀。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用詩歌的語言寫道:“你以為用戰爭可以獲取友誼?春天就會從眼前姍姍而去。”緬甸人民建立了和平塔,用來祈禱世界和平。
——當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的時候,到處可以聽到“潘查希拉金達巴”(五項原則萬歲)、“印地秦尼巴伊巴伊”(印中人民是兄弟)這樣的歡呼聲。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剛才,登盛總統、安薩里副總統都對新形勢下堅持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和美好世界談了很好的想法和主張。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印度、緬甸有著廣泛共識。
——天空足夠大,地球足夠大,世界足夠大,容得下各國共同發展繁榮。一些國家越來越富裕,另一些國家長期貧窮落后,這樣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水漲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滿,大家發展才能發展大家。
——“合則強,孤則弱。”合作共贏應該成為各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合作共贏是普遍適用的原則,不僅適用于經濟領域,而且適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領域。我們應該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的匯合點,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要相互補臺、好戲連臺。要積極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們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一統天下,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平正義是世界各國人民在國際關系領域追求的崇高目標。在當今國際關系中,公平正義還遠遠沒有實現。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在國際社會中,法律應該是共同的準繩,沒有只適用他人、不適用自己的法律,也沒有只適用自己、不適用他人的法律。
——中國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
——“凡交,近則必相糜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中國堅持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
——中國有句古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印度有句諺語:“水滴匯成溪,稻穗集成束。”緬甸人常說:“想,要凌云壯志;干,要腳踏實地。”中國將繼續做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表率,同印度、緬甸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