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12月8日消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周二召開。
相關報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帶一路及自貿區或成關鍵議題
據央廣網財經12月8日消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周二(12月9日)召開。會議召開之前,一起來看下決策者的調研足跡。
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天津、廣東……從決策層今年下半年的調研軌跡中可以看得到,“一帶一路”、“自貿區”極有可能成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議題。
7月2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寧夏、甘肅調研時強調,扎實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7月17日至19日,張高麗赴福建調研時指出,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往中國鐵路總公司,考察鐵路投資和項目進展。毫無疑問,在“一帶一路”規劃中,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支柱之一。
此間,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多只新疆地區股和鐵路股應聲起舞。例如,新疆板塊股中的北新橋路(002307)今日(12月8日)收盤價較6月27日開盤價,漲幅達到72%,12月7日其更是漲停;鐵路股中鐵二局(600528)比6月27日開盤價增長81%;中國鐵建(601186)相比6月27日開盤價漲幅達115%。
另一個資本市場普遍看好的板塊便是“自貿區”概念股,天津、福建、上海等多只與“自貿區”概念有關的地區股都在近日狂飆:平潭發展(000592)、廈門港務(000905)、天津港(600717)今日(12月8日)漲停……
自2013年8月中國第一個自貿區終于在上海落戶之后,國家推出第二批自貿區的消息便屢次傳出,最新傳出的消息是圈定天津、福建、廣東三個區域。事實上,除了上海,天津、福建、廣東也都進入了決策者今年下半年的考察名單中。
9月11日,李克強總理考察了天津新港海關、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等。
9月18日至19日,李克強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考察。
11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前往福建調研,考察了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臨別時習近平叮囑:“實驗區是全國獨創,要繼續探索。”而今年7月,張高麗前往福建的調研路徑中,也包含了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
年底調研的第三個關鍵詞便是“中小企業”。
10月27日,張高麗在江蘇調研,了解經濟運行、科技創新、中小企業發展等情況,他特別強調了要更好發揮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的作用。
11月19日至21日,李克強在浙江義烏、杭州考察,其考察的地區包括聚集了2800多家網店的義烏青巖劉村、義烏國際商貿城、杭州高新區智慧e谷,以及杭州泰隆商業銀行等。在杭州泰隆商業銀行,李克強特別推薦了《錢商》一書,他說:作者花兩年時間深入銀行采訪得出結論,銀行服務小微客戶能獲得更長久穩定的回報,希望你們也做這樣的“錢商”。
此前報道:
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明年經濟發展八大信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釋放出明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要信號。
信號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新常態是這次會議的一大主題詞。在分析明年經濟形勢時,會議強調,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會議同時指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變化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新常態意味著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變了,決策層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思路也在調整,宏觀經濟目標將會呈現多元化趨勢。”
明年經濟工作,既有穩字當頭的不變,也有著力點的變化。會議提出“兩個堅持”,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穩中更有進。會議提出,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
“這四個著力點重點突出、目標明確,體現了中央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決心和信心。”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
信號二: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
會議強調,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平衡。同時,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增長不穩,調結構就缺乏基本前提。”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只有經濟保持一定增速,就業和民生才有保障,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才能正常維持,才能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和全面深化改革等中長期目標的實現。
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面臨的發展條件和環境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實現經濟轉型是中國經濟的關鍵選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經濟新常態下,要把轉方式和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只有微觀基礎和產業基礎不斷改善,經濟穩定性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
他還指出,明年我國經濟將呈現由弱轉穩的趨勢,出口、消費、投資均有望實現平穩增長,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性將支持經濟向新常態平穩過渡。
信號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雙支撐”
步入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再靠以往大規模投資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及外部需求,難以繼續維持健康增長。
會議提出,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促進大眾創業、大眾創新,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
“這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到中高速過渡必然發生的增長動力切換,也是重要的戰略部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說。
王軍指出,下一步要通過相關政策和制度安排,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資本參與投資,從金融、財稅、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信號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會議提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轉變。
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表示,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糧食生產的各種資源要素已經繃得很緊,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在不斷加大。
畢美家說:“今后應突出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把綠色理念貫穿于增產模式攻關的全過程,努力提升土地產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據了解,農業部門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包括改良酸化、鹽漬化等障礙性土壤,培肥地力,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深耕深松,保持耕地的肥力,促進水資源有效利用等。
信號五: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突出“三大重點”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經濟中的突出問題。會議提出,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研究員胡序威認為,這一部署意在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既有利于縮小地區差距和貧困差距,又能形成幾大區域戰略互動,打造新的經濟支撐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合作新平臺。
“上述部署既有重點又有全局觀。”他表示,京津冀優質生產要素聚集,對經濟發展全局意義重大;長江經濟帶產業基礎良好,又將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統籌起來,有利于生產要素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擴散;推進“一帶一路”,是擴大對外開放有力之舉,廣袤的中西部地區將受益匪淺。
信號六:就業和扶貧加以特別重視
新常態下,明年民生政策走向如何?會議提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更加重視社會大局穩定,特別要重視做好就業和扶貧工作。
“就業是民生之本,扶貧是做好民生工作的前提。中央把這兩項工作作為明年民生工作重點,既抓住了基礎,也抓住了重點,是社會政策要托底的具體體現。”張立群說。
他指出,今年以來,民生政策效果明顯,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穩定。從目前情況看,明年在就業和扶貧上還會有進一步動作。
信號七:經濟體制改革抓落地
產能嚴重過剩、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市場調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運行放緩,使不少過去被高速增長掩蓋的問題和挑戰浮出水面。
王軍認為,當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障礙,最終要通過改革去突破。
今年以來,行政審批、金融、財稅、投融資、對外經貿等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推進,既在穩增長上發力,又有效推動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為我國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專家指出,這次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出既有年度特點、又有利于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提高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質量”,體現了強力促改革的決心,也為攻堅期如何向縱深推進改革作出具體部署,那些難度大、阻力大的改革有望在明年強力推進。
信號八: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經濟全球化下,開放性的宏觀經濟管理愈發重要。會議指出,要促進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目標之一。當前,全球經濟溫和復蘇,美國正式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將導致資本流出新興經濟體,我國也面臨資本外流壓力。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對外投資保持較快增速。商務部預計,中國對外投資金額即將超過吸收外資金額,未來5年對外投資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
張燕生預計,未來我國國際收支可能出現拐點,從多年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格局轉向基本平衡甚至出現逆差,由此帶來人民幣雙向浮動、跨境資本和貿易雙向波動的趨勢。
“當前支持國際收支進一步改善的條件已經具備,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對于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性至關重要。”張燕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