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業們“自掘”的豪華墳墓

湖南劉氏陵園。圖片來自網絡
1月16日,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涉嫌受賄一案公開審理,檢察機關指控,季建業曾以低于市場價50多萬元的價格,購買蘇州市吳中經濟開發區旺山墓區墓穴用地153平方米。
據探訪發現,季購買的墓地進深大約7米多,寬20米左右,占地面積為153平米。目前,旺山公墓每個墓穴的面積多在3—4平米左右。照此計算,季建業購買的這個153平米的超大墓地,相當于38個普通人家的墓地。
而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意見指出,少數黨員、干部甚至個別領導干部利用喪事活動大操大辦、借機斂財,熱衷風水迷信,修建大墓豪華墓,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敗壞了社會風氣,“亟需整治”。
官員墓地哪家強
不知道季建業的“墓地”是自用還是投資,不過用城市里的153平米土地做墓地已足夠奢侈;然而,這在已曝光的官員豪華墓地中并不值得稱道。
2009年7月人民日報報道,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茅家嶺街道村民反映,該市許多干部將他們的已故親屬葬在疇口和茅家嶺農村公益性墓地。記者探訪發現,該地兩座墓建了亭子,有數十座墓面積超大。據了解,疇口村經有關部門批準的墓地只有9畝,后非法擴大到30畝,加上茅家嶺村墓地,兩處墓地實際上占地110畝。
重慶晚報2009年12月報道,重慶石柱縣政協委員秦宗孝與弟弟秦宗富為葬母修建了一個占地379平方米的豪華墓地,原先山坡上碗口粗的柏樹被全部砍倒,郁郁蔥蔥的山坡已成斷崖。
“雕龍刻鳳,占地約兩畝,這‘劉氏陵園’也太氣勢恢宏了吧?”2010年,一舊帖被好事網友給翻了出來。瀟湘晨報記者調查發現,進門的牌坊頂上是“劉氏陵園”四個大字,和網上照片沒有任何區別。碑文上記載了墓主的生平,曾在多個地方領導崗位任職,“業績輝煌”、“女中英豪”、“一代天驕”等。墓主丈夫劉某曾在衡陽市計生委工作,現已退休。當地新聞辦回應稱是違規占用土地,占地面積約為420平米。
據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2013年9月報道,商洛市商南縣氣象局旁的林地里大半年內突然增加了很多違規的墓地。而且大多數都是空墓,其中還有商南縣某副縣長家里修建的十幾所空墓。而按規定,氣象局旁的這片林地屬于禁葬區。
此外,還有更牛氣的“黨員干部專供墓”。中新網2013年5月披露,記者以買墓穴位的名義致電廣州銀河公墓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因為墓地還沒有建設,所以價格還沒有確定,但前提條件是“死者一定要是黨員干部。
價格攀升的城市墓地
去年,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指出,全國人口每年死亡約800萬,全國大部分省份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
以北京為例,墓地的價格幾乎每年上漲10%到15%,一小塊墓地價格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好多墓地單價都超住房2倍多,最貴墓地超25萬一平米。很多人只能生在北京,葬在河北。
在上海市嘉定區,占地1平米左右的墓地售價要5萬到8萬元。
由于墓地緊缺,北上廣開始限售墓位。有人戲言,以后北上廣的墓地得搖號才能買,沒有當地戶口的不能參與搖號,只能回家去死。
而在北上廣之外的城市,墓地價格也日趨攀升。
華商晨報2014年報道,沈陽單價最貴的豪華墓每平方米超過25萬元,是沈陽最貴住宅單價的10倍,而總價最貴的墓地已超過400萬元,足夠買套別墅了。
可見,官員的豪華墓地和頻繁出現的“房叔”、“房嬸”等現象一樣,無論是生前的住房,還是死后的墓地,都是某些人在利用特權占有稀缺資源并斂財。
多占面積無異自掘墳墓
由季建業的案例不難發現,官員墓穴大小是衡量清廉的一把尺。
16日,季建業在庭上自我陳述時說,“對不起列祖列宗,對不起黨和國家,對不起自己工作中的城市”。
可惜這樣的懺悔來得太遲了,但足以警示后來者。
荊楚網稱,像季建業這樣利用自己的職權低價購買超大墓地,實際上是自掘“墳墓”。
光明網曾哀嘆,死后的不公平,是生前不公平的延續和反映。要消除這種腐敗現象,除了加強公仆們的自我凈化能力,還需從制度上著手。
取消附著在官員身上的特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將官員的一舉一動都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官員們才不敢動用公權和公帑為自己生前、身后謀利。所有公民,包括官員和民眾,生前和死后的公平,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