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又涉水 只為離得更近看得更真切

(2014年3月27日,李克強攀上陡峭的沙土坡查看赤峰市鐵南棚戶區全貌,鞋和褲腳沾滿塵土。李克強詳細詢問棚改進展,再次強調決不能一邊高樓大廈,一邊棚戶連片。)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強在旬陽縣金坡村攀上陡坡,扒開土塊查看旱情。他說,對這樣的陡坡地,要下決心實施退耕還林,使生態得保護,農民得實惠。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
什么樣的調查是正確的?最起碼要滿足三個條件:深入下去,摸清情況,解決問題。
要想知道土壤的成色,就要親自到地里走一走;要想了解山區的實貌,就要親自爬上山坡看一看;要想看到群眾的真實生活,就要親自到他們的屋子里坐一坐……腳上沾了塵土、泥水,才能拉近心與大地的距離,才能走進百姓心里。
李克強就是秉承這樣的原則,用腳丈量、用手測量、用心考量,為自己的考察調研打上了求真、務實、高效的“標簽”。他在小雨中踩著泥水來到田間察看,抄起鐵鍬翻起泥土;他踩著濕滑的田壟,登上駕駛室,拽著扶手與農機手攀談,與他們一起細算成本賬收入賬;他彎腰鉆進低矮的棚戶小屋,感受他們生活的不易,感慨“不能再讓你們一下雨就提心吊膽了” !強調“一定讓你們住上新房!下次我來看你們的新家”……

(2014年8月4日,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李克強總理連夜趕往震區。因道路中斷,李克強下車徒步5公里,前往受災最嚴重的龍頭山鎮龍泉村。在濕滑山路上,總理不慎滑倒,他彎腰用泥水洗了洗手后繼續疾行。)
到農民中間去 聽取他們的心聲

(2014年3月28日,李克強來到赤峰喀喇沁旗察看春耕備耕,恰逢一場春雨。他蹲在地頭對村民說:“春雨貴如油啊!”一位農民說:“這里7個月沒降一滴雨了,這雨是您帶來的,好雨知時節,……”說到這兒,他卡殼了。總理笑著擺手:“不是我帶來的,不是我!是老天懂你們的心!”)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強到安康旬陽金坡村看望留守兒童。在12歲的楊康家里,李克強詢問屋子暖不暖,上學遠不遠,并撥通她父親的電話:“春節能回來嗎?家里都好,請放心,一定要平安回家。”)
也許是因為在農村當過4年知青,與農民有過最近距離的接觸;也許是因為當過生產隊的大隊支書,對帶領農民脫貧有過最真切的體會。走上國家領導人崗位的李克強,對農民依然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他曾在一次會議上,對與會各地方、各部門負責人動情地說:“我們多數人都當過農民,吃過農民的飯,即便不是,祖上也應該是農民。我們應該帶著感情為農民工作。”“我們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就是要努力把國家的事辦得更好些,讓人民群眾的日子過得更好些。”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在田間地頭與農民對詩,在土屋里與農民話家常,在大樹下圍坐暢談致富,對農民“崔大姐”的愿望念念不忘——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
因為這也是他,一個大國總理,多年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將依然活躍在祖國各地的田間地頭上。
而田間地頭上的“總理style”,也將“火”在人民心里。
最后,再奉送幾張他與他們相視開懷的圖片。我們愿意看到更多這樣的情景。

(在赤峰太平莊村民溫樹成家中,李克強細問低保、養老保險有多少,怎么領。溫樹成說,這些錢當地會打入卡中。李克強問:“我能看看這些卡么?”察看后李克強叮囑:這些卡很重要,要收好!)

(2013年7月9日,在南寧壇良村村口大榕樹下,李克強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大家爭相反映,現在家門口打工門路比過去多了,但用水、通路還有困難,住房和農村環境也希望有改善。李克強說,大家一起努力,日子就會像大榕樹一樣枝繁葉茂。)

(2014年7月25日,李克強來到德州景津公司,得知員工大多是當地農民工,他說,大家從小塊地走出來,干上了大工業,是新產業工人,既長了本事,創造了價值,也增了收入。要大力發展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更多農民就近就業,在城市安居和發展。)

(2014年1月26日,李克強到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云蓋寺鎮移民安置社區看望群眾。初一小女孩江欣桐擠到總理面前說:“李爺爺,我給您寫了一封信,還有一枝花。”總理接過花,拆開信說:“謝謝你,我回去后給你回信。”江欣桐說:“爺爺我能抱一下您嗎?”總理說:“沒問題!”)

(2015年2月14日,李克強為過年返鄉農民工沖泡方便面。他將泡好的面端給返鄉農民工吳奇,對在場農民工說,這是家鄉的味道,召喚你們盡快回家。國家正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度,讓西部進城務工人員盡早就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