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默克爾總理與普京總統交談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道 俄羅斯《莫斯科時報》網站2月10日發表題為《俄羅斯必須忘記雅爾塔,面對明斯克的現實》的文章,作者為政治分析家弗拉基米爾·雷日科夫,全文編譯如下:
10日,全世界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來自明斯克的消息。在明斯克,“諾曼底模式四國”(俄羅斯、烏克蘭、德國、和法國)將努力達成另一個協議,即旨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實現停火的“明斯克協議2.0版”。美國不會參加,但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已在華盛頓與奧巴馬總統會晤,弄清楚了奧巴馬的立場。
美國與歐盟在烏克蘭危機的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盡管公開場合他們都否認內部團結出現裂痕。
歐盟堅決反對戰爭在歐洲擴張,而且非常擔心,所以正竭力盡可能快地找到政治解決這場危機的辦法。因此,英國以及歐洲其他國家公開反對直接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他們擔心那會使沖突進一步升級,并導致更多的烏克蘭軍人和平民傷亡。
默克爾說,她與普京總統在莫斯科會晤之后,明白了俄羅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讓自封的“頓涅茨克共和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遭受軍事失敗。歐洲主張與莫斯科展開外交對話,并繼續使用制裁措施作為非軍事的有效手段以及作為影響莫斯科的唯一可接受的途徑。
奧巴馬依然保持謹慎態度,迄今為止一直拒絕向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提供武器。然而,他目前面臨著來自國會的越來越大的壓力。國會決心增加更嚴厲的制裁措施和開始大規模向烏克蘭政府運送武器,以此對俄羅斯政府作出更強有力的應對。
包括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在內的一些兩黨參議員批評默克爾和奧巴馬的立場,并提議立即向烏克蘭軍隊運送西方武器。鑒于莫斯科、烏克蘭、歐盟、烏克蘭分離主義者以及美國政府內部提出的方案大相徑庭,很難想象出現一個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莫斯科以懷舊的心情紀念雅爾塔會議70周年。1945年2月,盟軍領導人在克里米亞會晤。為此,克里米亞今年舉辦了一場學術會議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官員們甚至在里瓦幾亞宮附近的一座公園里豎立起一座銅像以紀念“三巨頭”——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
此舉立即招致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強烈抗議,因為在1944年5月,斯大林把他們(183155人,包括男人、婦女和兒童)全部驅逐出境,趕到了中亞。不過,仍有許多俄羅斯人懷念往昔蘇聯的超級大國地位。
在最近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發表講話時,曾提到決定戰后歐洲劃分及其戰后邊界的1975年《赫爾辛基協議》40周年之事。
關于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和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議》,莫斯科現在強調大國對世界的劃分及其勢力范圍的邊界是不可侵犯的。美國及盟國則反駁說,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雅爾塔會議的意義已不復存在。
對美國及其盟國來說,《赫爾辛基最后文件》的最重要方面不是把歐洲劃分成由東方和和西方分別控制的勢力范圍,而是強調從蘇聯勢力控制下解放出來的歐洲國家的邊界不可侵犯。
慕尼黑會議的與會國指出,這兩件事牛馬風不相及。回到雅爾塔時代和冷戰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今天的世界已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特別是現在不可能再像70年前那樣無視人民的意愿。
2014年11月,在失去了克里米亞和東部地區爆發沖突的背景下,51%的烏克蘭人贊成加入北約,只有25%的人反對。另外,57%的人愿意加入歐盟,而只有16%的人愿意加入俄羅斯的關稅同盟。
摩爾多瓦的民調結果比烏克蘭更加分化。2014年11月,51%的摩爾多瓦人贊成融入歐洲,49%反對。大多數摩爾多瓦人意欲本國保持中立地位。
根據不同的調查,在全體格魯吉亞人中,63%到80%之間的人希望本國加入北約,超過70%的人支持加入歐盟。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都不支持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在聯合國大會就一個有關2014年3月克里米亞舉行公投的議案表決時,阿塞拜疆、摩爾多瓦和烏克蘭都投票反對俄羅斯。
雅爾塔會議現在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真誠希望的那樣,就算證明有可能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實現停火并按照自封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的模式建立一個親莫斯科的飛地,俄羅斯也無法阻止歷史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中,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一個個變成獨立的主權國家。
莫斯科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這些國家身上,特別是因為它自己國內無力實現現代化,給潛在的伙伴們提供的東西也少之又少。(編譯/宋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