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習近平在韓國首爾大學發表的演講(2014年7月4日)
典出:唐·王之渙 《登鸛雀樓》
釋義: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個問題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審視它。
語境:習近平強調,一個維護和平的中國、促進合作的中國、虛心學習的中國,將為中韓關系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的主旨演講(2013年4月7日)
典出:明清兩代文人合編 《古今賢文》
釋義:只有一支花朵開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齊放的時候,滿園都是春天。
語境: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世界各國聯系緊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不斷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這句話也很好地解釋了世界各國為什么要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3.長江后浪推前浪
—— 習近平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3年5月4日)
典出:宋·劉斧 《青瑣高議》
釋義: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語境: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同時,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4.夙夜在公
——剛剛當選總書記的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采訪十八大的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2012年11月15日)
典出:《詩經·召南·采蘩》
釋義:從早到晚,勤于公務。
語境: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其中引用“夙夜在公”四字,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日夜都為國家謀利益,時刻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5.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2013年01月22日)
典出:東漢·荀悅 《申鑒·政體》
釋義:善于用禁令治理社會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別人。
語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
6.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各國記者聯合采訪時的重要講話(2013年3月19日)
典出:《詩經·小雅·小旻》
釋義:(君子修身講究謹慎)猶如腳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懸崖邊上一樣,時時唯恐失墜。
語境: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語,意在說明黨員領導干部面對人民賦予的權力,面對組織給予的信任,應該時刻在內心保存一份敬畏心,在用權上,慎之又慎,絲毫不能懈怠。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節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釋義:(真正的大丈夫)富貴不能使之腐化墮落,貧賤不能使之改變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語境: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各種文史知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也要學習,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
8.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6日)
典出:《管子·牧民》
釋義:政權之所以能興盛,在于順應民心;政權之所以廢弛,則因為違逆民心。
語境: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堅持群眾路線,就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
9.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4日)
典出:清·鄭燮詩 《竹石》
釋義:竹子任憑風雨的打擊磨礪,依然不改堅勁本色。
語境: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實現中國夢,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而這“三個自信”需要我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
10.國雖大,好戰必亡
——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2014年3月28日)
典出:《司馬法》
釋義:國家即便再強大,如果喜歡戰爭也必然會滅亡。
語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自古就提出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國泰民安”、“睦鄰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傳。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收集整理:涂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