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肩而過的老船長講述關鍵細節——
事發前“東方之星”準備拋錨停靠躲避風雨

東方之星于2015年6月1日20時52分36秒與某船交匯。
晨報綜合報道 6月1日晚9時20分許,從武漢到重慶的長航江寧輪,正緩緩行駛在長江監利段江面上。
雨越來越大,風越來越急。在長江上跑了二三十年船的船長老李,通過雷達判斷,情況有些不對,必須放慢速度,立即拋錨停靠,暫避風雨。
江寧輪剛放慢速度,“東方之星”就從江寧輪旁邊駛過,駛到了前方。
當江寧輪在老李的指揮下,進行拋錨作業時,“東方之星”已經向前駛出了200多米。
“我們到你們后面拋錨。”沒幾分鐘,風更大了,江寧輪的甚高頻對講機里,傳來了“東方之星”船務人員的聲音。老李事后推測,前方風雨更大,“東方之星”準備退回來。
大風是橫向刮來,江寧輪需要將船調整方向,迎風拋錨,并開足馬力,以頂住大風。由于提前做了準備,很快,江寧輪便在風雨中穩住了。
不久,老李注意到,前方的“東方之星”不見了蹤影,再用對講機詢問,也沒有了回應。
在江上,船與船之間經常用甚高頻對講機對話,但有時候回應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老李以為“東方之星”已經退到了江寧輪后方,在忙著拋錨作業,加上天太黑,看不見也很正常,他便沒有在意。
風勢逐漸變弱,大概在10點40分,老李認為已經符合航行標準,江寧輪便起錨前行,繼續沿江往重慶行駛。
他不知道,江寧輪拋錨沒多久,“東方之星”就已經傾覆,并且沿江往下游漂移后才停靠下來。這也是他后來既看不到“東方之星”的船體,也得不到“東方之星”回應的原因。
第二天早上,當老李按規定向公司領導匯報夜間拋錨的過程時,才知道了這一殘酷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