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蒲曉旭 王選輝)國家今天對被確認為“致遠艦”的“丹東一號”進行水下挖掘。舷窗提取出水,見證爆炸后慘烈景象。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丹東一號”沉船發掘領隊周春水告訴法晚(微信公號ID:fzwb_52165216)記者,經過近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考古人員目前已經探撈發現北洋水師的致遠艦100多件文物。
121年前,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雖長眠水下多年,他與這艘鐵甲戰艦卻始終被國人視為民族不朽的豐碑。日前,隨著“丹東一號”被確認為致遠艦,鄧世昌、致遠艦乃至整個北洋海軍,再度萬眾矚目。
昨日,《法制晚報》記者就此采訪了鄧世昌后人及諸多北洋海軍后裔。葉偉力為鄧世昌第五代外孫,他告訴記者,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致遠艦被確認,這是質的飛躍。
對于期待打撈出什么,葉偉力表示:“我希望盡量將致遠艦及其內部相關文物都能整體打撈出來,這比較符合大家的心愿。”
而如果“丹東一號”最終確認為致遠艦,他透露自己也想潛入海底,去親手撫摸一下這艘曾經伴隨先輩們浴血奮戰的鐵甲沉艦。
右舷窗出水
爆炸后的慘烈景象重現
據央視報道,隨著“丹東一號”身份被確認為致遠艦,為期兩年的水下調查階段結束。10月4日,考古隊將正式啟動致遠艦身份確認后的首次水下發掘行動。據悉,現在已有100多件沉船相關文物被打撈出水。主要分為3大類,即船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
潛水員介紹,他在地下發現不少破碎的木板和銅螺絲。
今天上午,致遠艦舷窗出水。從舷窗上密布的厚厚的苔蘚和深陷處來看,雙方曾進行激烈的戰斗。隨著舷窗被進一步露出“真容”,爆炸后的慘烈景象將隨之清晰地展現在后人面前。
一條微信告知確認致遠艦給父親打電話
法晚:您是怎么知道“丹東一號”被確認為致遠艦這一消息的?
葉偉力:是陳悅老師(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給我發的微信,其中包括帶有“致遠”字樣的篆書瓷盤圖片。當時我正在工作,看到后非常激動,第一時間給父親、哥哥打了電話,他們也非常激動。我的父親也一直在關注網上和電視上的打撈信息。
法晚(微信公號ID:fzwb_52165216):當時第一反應是什么?
葉偉力:經過這么幾代人的努力,致遠艦最終被確認,終于開花結果了,這是質的飛躍。這不僅是致遠艦和鄧世昌的事,而是代表了那一代的甲午將士們,致遠艦和鄧世昌只是他們中的一個代表。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心里想的是,作為甲午將士的后人,我能做些什么工作?
法晚:覺得意外嗎?
葉偉力:不意外,我覺得致遠艦一定能找到,只是時間問題。去年那門格林機關炮已經被打撈出來了,聽陳悅老師介紹,通過這門機關炮,覺得十有八九就是致遠艦了。所以,后來發現瓷盤和魚雷引信,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畢竟致遠艦是沉沒在中國的黃海里。
一定要科學打撈期望撫摸鐵甲沉艦
法晚:目前致遠艦的確切打撈方案尚未確定,對此您有何期待?
葉偉力:一定要科學打撈,不要破壞性打撈。根據媒體報道,在船后部的生活區,發現了一些包括拖鞋在內的生活用品,這對于考古和歷史研究都很有價值。應盡量將致遠艦及其內部相關文物,完整地打撈出來。有人提出建議,希望可以建一座“甲午海戰致遠艦無名將士墓”以及紀念碑供后人憑吊。對此我也是完全贊同。
法晚:您最希望能從中打撈出什么?
葉偉力:我希望盡量將致遠艦及其內部相關文物都能整體打撈出來,整體打撈比較符合大家的心愿。
法晚:“丹東一號”目前是基本確認為致遠艦,如果最終確認為致遠艦,您想做些什么?
葉偉力:如果有那么一天,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想潛入海底,去親手撫摸一下這艘曾經伴隨先輩們浴血奮戰的鐵甲沉艦。因為如果是我生在甲午那個年代,可能也會做出與致遠艦將士們相同的選擇,這或許就是血脈的傳承吧。
趙懷民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第五代外孫
想驅車趕往丁汝昌紀念館告知老祖宗軍艦找到了
法晚:您和家人是如何知道“丹東一號”被確認為致遠艦的?
趙懷民:這兩天的新聞我都看了,還打電話告訴家人,大家都很激動,微信群里也在天天聊這個事。
法晚:這對您是否有所觸動?
趙懷民:今天中午我還看了新聞,潛水員氣喘吁吁的,我看到這兒非常感慨。我準備明天一早,和愛人趕到兩百多公里外的安徽廬江縣丁汝昌紀念館,我一定要到紀念館的房子里,親口跟老祖宗說,鄧世昌的致遠艦已經找到了!
我還專門找了幾本資料,還有兩張丁汝昌的照片捐給紀念館。現在我已經把汽車洗干凈了,油也加滿了,高高興興就準備明天一早出發。
法晚:是什么原因讓您如此興奮?
趙懷民:致遠艦全艦只剩7個官兵生還,其實鄧世昌也有生還的希望,但為了民族大義最終以身殉國。那段歷史非常悲壯,悲是國家的悲哀,壯是愛國將士不怕犧牲的壯舉,歷史是絕對不能忘記的。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
致遠艦過去被打沉了,今天我們有能力發現它并將有可能打撈上來,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哪有這個能力和水平?這也是我們國家強大的標志。
希望能夠整體打撈起來致遠艦是活生生的博物館
法晚(微信公號ID:fzwb_52165216):您最希望能從中打撈出什么?
趙懷民:我希望能夠整體打撈起來,因為沉沒的致遠艦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
趙懷民:如果最終確認為致遠艦并打撈上來,我會第一時間趕去瞻仰,并錄像照相帶回來給家人看,也會把這些資料第一時間捐給丁汝昌紀念館。
李默平遠艦管帶李和第四代孫
瓷盤艦徽完整是老天的眷顧
法晚:聽到致遠艦被確認的消息您感覺意外嗎?
李默:不意外,但是挺興奮的。去年在對“丹東一號”開始撈摸時,發現了方形舷窗,后來又撈出了格林機槍,那時候陳悅老師就覺得極可能是致遠號,但是沒法完全確認。前幾天陳老師在我們北洋海軍后裔的微信群里說發現了帶有致遠艦徽的盤子,我們都挺興奮的。也是老天眷顧,剛好中間那個寫有“致遠”字樣的艦徽是完整的。
法晚:您是否也希望自己先祖所駕駛的平遠艦也能得到打撈?
李默:這個我沒想過。因為平遠艦是在日俄戰爭中沉沒的,能打撈上來更好,但我覺得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也沒有往這方面想太多。作為致遠艦,對北洋水師有標志性意義,將它打撈出來的意義更大一些。這不僅僅是對于致遠艦將士和鄧世昌的后人,對所有的甲午將士的后裔都是很有意義的。
希望能夠撈起艦鐘那是一艘軍艦最重要的標志
李默:我希望能夠撈起致遠艦的艦鐘,因為那是一艘軍艦最重要的標志。
法晚:對于后續打撈,您是否有所期待?
李默:如果最終確認的話,我一定要親自去看一下,去瞻仰一下先輩們的遺跡。
林其浩 廣乙艦管帶林國祥曾孫
沉沒121年發現老物件確實猶如上天神助
法晚:您如何看待致遠艦被確認的消息?
林其浩:這次的發現確實猶如上天神助,畢竟致遠艦已經沉沒121年了,還能發現諸如鍋爐蓋、格林機關炮和帶有艦徽的瓷盤這么多東西。目前身份有了定論,就會為下一步打撈帶來很多方便,覺得很鼓舞人心。畢竟,所有這些發現都能夠和鄧世昌這位民族英雄緊密聯系在一起,感覺好戲還在后面。
法晚:隨著致遠艦的發現,您是否也由此聯想到了廣乙艦的命運?
林其浩:鄧世昌是整個北洋海軍將士的代表性人物。提到北洋水師,大家自然而然想到鄧世昌。北洋水師能得到后人的尊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鄧世昌的壯舉,也只有他的戰艦能引發如此巨大的關注。
事實上,黃海大東溝沉沒的其他三條戰艦(分別是經遠號、超勇號和揚威號)的位置也基本確定了。但在我看來,致遠艦就能代表其他三艘軍艦,因為打撈的難度和費用也很巨大,這里面有很重要的代表意義。
期望打撈武器彈藥和個人物品
林其浩:據我了解,日本人曾經已對這些沉艦進行過掠奪,其中很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拿走了。個人感覺里面有價值的東西不會太多,我就希望能撈起來沉艦上的武器彈藥和個人物品等能夠反映官兵生活的一些遺物。
周良屏 定遠艦士官周維屏第三代孫女
去年就開始關注這個事一直等待打撈消息
法晚:您是否一直在關注致遠艦的打撈動態?
周良屏:我一直比較關注。去年一次做節目的時候,陳悅老師已經說過這個事,說是致遠艦的可能性為99%,所以我心里就比較有譜。后來又在一個沙龍上,與參與打撈的潛水員有過會面,所以一直跟著這個信息再走。也知道此前還發現了致遠艦特有的格林機槍彈,我們從去年就比較關注這個事,就一直在等待這個消息。最后是陳悅第一時間在微信群里告訴我們,“丹東一號”被確認為致遠艦的消息。
法晚:這個消息是否對您有所觸動?
周良屏:聽到這個消息很振奮,這是國家考古的巨大發現,也是甲午海戰120周年的后續。我的祖父參與了這場戰爭,因而我對此也有別樣的情感。我跟葉偉力老師還提了一下,說我們幾個在北京的甲午將士的后裔應該團聚一下,無論是官方還是私人聚會都行,這個重大發現是一件喜事。
撈出兩百多位將士名冊最好了
周良屏:如果能撈起記載致遠艦上兩百多位將士的名冊是最好的了,紙質的記載肯定是沒有了,希望能有銘刻的記錄。也讓后人們知道,當時為之奮戰和獻出生命的人是誰。
周良屏:有機會的話,我也想親自去祭拜一下這些死難的致遠艦將士們。
專家解讀
防止盜撈
具體經緯度保密
瓷盤鐵證系偶然拼接而成
據薩蘇介紹,9月17日是黃海海戰紀念日。按照工作規則,工作人員每次發現探撈物后都會有記錄日志。當天發現的瓷器碎片是位于致遠艦推測艦尾,推測艦尾左側有一處被板結的沉積物,在抽沙時打開沉積物,發現了一批瓷器碎片。當時并沒有記錄太重要的內容,工作人員沒覺得這些瓷器碎片很重要。
第二天,中國海軍研究史研究會會長陳悅通過電話提到瓷器可能有標志,因為北洋水師的瓷器上往往都有艦徽之類的符號,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和攝影師吳立新兩人細心地拿著這些瓷盤碎片開始拼,最后拼出一個瓷盤狀。
這個白色瓷盤表面上看并無特殊,而從側面看,科考人員突然發現中心位置出現了艦徽。因為盤子上面的釉彩是帶金屬鉛的,一百多年過去了,釉彩肯定已經掉了,但是鉛已滲到瓷器里面去。所以瓷器的含鉛率就特別高,從側面看時,金屬就會有反光,這樣艦徽就被保留下來了。
科考人員看到的艦徽最上面一行寫著“CHIHYüAN”,就是英文“致遠”的拼寫。左右兩邊各有三支帶有橄欖葉的裝飾。下方是一個半圓,寫著“THEIMPERIALCHINESENAVY”,也就是“中國皇家海軍”的翻譯。中間有兩個篆字,上面是“致”,下面是“遠”,共同組成一個中心艦徽。
后來,他們將這個艦徽與它的姊妹艦“靖遠艦”僅存的瓷器進行對比,發現它們的風格做法確實是一樣的。
沉艦遺骸骨骼曾烈火焚燒
薩蘇介紹,此次探撈能看到、了解到的遺骸,主要是人體的一些大骨骼,比如說脊椎骨、腿骨。其中,有的骨骼上面還有烈火焚燒的痕跡,那就說明可能是遇難者在海上已經犧牲了,在發生火災時遺體遭遇過焚燒。但是目前仍沒有完整的骨骼,可能在水下已經被沖離分散了。他認為遺骸的處置應該要按照我國的傳統和法律的共同的平衡來做。文物部門對于遺骸遺體都是非常尊重的,他們做的工作是無可挑剔的。
防止盜撈具體經緯度保密
2013年,丹東港準備建設一個“海洋紅”的新港區,在清港的過程中發現磁力異常的水域,被懷疑水下可能有什么東西。此前薩蘇曾在日本考察過甲午戰爭的遺物,因此被丹東港邀請加入考察工作。此后,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著名水下攝影師吳立新,也都先后加入到這個團隊中。2014年4月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中心介入該項工作。由于此前已經探撈出船上的鋼板,經比較確認可能是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有關的遺物。
官方擔心外界知道經緯度的話可能會引起盜撈,出于保密需要,薩蘇向記者介紹了探撈的大概位置,是在甲午戰爭的戰場大鹿島和大東溝之間。大東溝實際上是一條水道,它是從鴨綠江干流里分出來的一條出海口,它的南側叫大東溝。當時平壤告急,亟需陸軍增援,清軍到達這個地區的作戰目的,就是為了能把一批陸軍送到朝鮮戰場上去。在北洋水師的護送之下陸軍來到大東溝。鄧世昌和戰艦上的眾壯士也是在這一帶壯烈殉國的。
在探摸的過程中發現了多處的沉船遺址,這些船里面有幾艘被懷疑為北洋水師的沉船,這一帶北洋水師共沉了三艘軍艦。
天氣太冷曾封海沉沙固定
2013年年底到2014年前半年,主要是由丹東港在這一帶水域里面進行搜網式的檢查,主要是使用多波束雷達、聲吶進行水下檢測,發現水下可疑的點。
目前探撈的點就是當時反射顯示幾率非常高的一個點,于是當時在遼寧省文物部門的協助之下,丹東港派出人員到這一帶進行抽沙清淤,在清淤的過程中發現了文物的殘片。殘片在2014年3月的時候已經出水,國家文物局迅速做出反應,派出一個小組進行考察,人員都是當年參加過“南海一號船”搜索的隊員。
工作人員檢測到,水下有1600噸沉沒的船體。國家文物局的考察船,叫做“中國考古一號”。“中國考古一號”到達以后,作為指揮船來指揮工作。
2014年十月份之后,天氣太冷了,不適合下潛探撈,于是就暫時封海。這期間,工作人員用沙袋、麻袋將沉船壓住,避免被風浪沖得偏離位置。
最近一次探撈是今年5月份,一百多件文物陸續出水。探撈隊伍由兩組工作人員組成,一組工作人員下水,另一組工作人員在探撈平臺上。
探撈平臺就是在沉船上有個大吊車,上面有抽沙機、潛水平臺。整個探撈平臺浮在海面上。
潛水員發現東西以后,就會轉到“中國考古一號”上,再通過清洗鑒定等方法,再確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