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有句方言叫“豁出命來”,或者叫“喝出命來”,意思是拼命干某件事。
什么事需要河北人民拼命干呢?這不,省委書記趙克志給了答案,他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全面從嚴治黨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必須使出命來干。今年河北將開展’清倉行動’,讓搞了腐敗的人付出代價,讓想搞腐敗的人知止收手。”
使出命來干,這話確實說得狠。在從嚴治黨這件事上,河北教訓不可謂不深,省委班子里,“班長”周本順,秘書長景春華、組織部長梁濱落馬,在全國出了名。
趙克志出任河北省委書記只有半年多時間,長安街知事此前曾介紹過,半年里,他大會小會必談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更是毫不回避敏感的周本順案,時刻以前任為戒,來督促自己做好工作。在言談中,話說得重些,是為了直指問題的要害,這也是趙克志一貫的工作風格。
履新10天,趙克志到西柏坡和唐山調研,他說,黨員干部絕不能妄議中央,絕不能散布與中央和省委精神相悖的言論。當時新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還沒有落地,“妄議中央”這個新詞也還沒有成為輿論焦點,大家對趙書記這句話的印象并不深。去年10月,中紀委通報周本順案情時,頭一條就說周本順“在重大問題上發表違背中央精神的言論”,小伙伴們頓時懂了,趙書記是提前向中央看齊啊。
與河北接壤的山西,也有這么一位愛撂狠話的省委書記。王儒林的特點是“用事實說話”,夾敘夾議,戳中要害,讓人警醒:國企領導被雙規前一天還與情婦開房、副市長貪腐金額超過9個縣年財政收入總額……這些能拍進電影的猛料都是王儒林這兩年主動放給媒體的,即使面對省管干部空缺300多人的局面,他也強硬表態要“先清理門戶”,“不搞帶病提拔”。
十八大后,云南有白恩培、仇和等多名省部級官員被調查,一時引發官場震動。省委書記李紀恒有點壓力山大,他年初在接受鳳凰衛視采訪時,就鮮明地亮出自己對貪官的態度:“貪污腐敗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背叛,同戰爭年代的叛徒、漢奸沒有區別,一點區別都沒有,你表面上口口聲聲對黨忠誠,一轉身就貪污,你還有什么忠誠,不是叛徒嗎?”
上述三位書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在省內發生嚴重腐敗之后火線上任的。對從嚴治黨的嚴格要求,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們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復雜局面,如果沒有鐵腕和鐵面,被搞壞的干部隊伍風氣和官場生態就很難修復。李紀恒曾坦言:“自己長期在基層和地方工作,性格直、說話重,可能給部分同志帶來壓力。”事實上,有壓力并不是壞事,在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這個問題上,話說得重一些,工作壓力大一些,恰恰是對干部的關心和愛護。
為什么這么說?從嚴治黨不是班長個人的事,也不是班子里幾個人開開會、表表態的事,一旦流于表面,必然變成了上面抓得緊,而群眾始終感受不到身邊的作風改變。習總早就說過,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既要掛帥又要出征,對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黨委書記出征,正是傳導壓力之舉,上有“從嚴”,下必有“清倉”,中央反復說的看齊意識,正是要在此處體現。
在這兩年的全國兩會上,像王儒林這樣愿意在反腐敏感問題上多說兩句的地方大員越來越多。愿意在開放的場合下說給全國人民聽,既是表達從嚴治黨的決心,更需要一種敢于“自斷后路”、接受監督的勇氣,趙克志說的“使出命來”,立下了從嚴治黨的軍令狀,河北全省各級的領導干部們,應該都接收到其中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