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臺灣網官方微博24日消息,現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原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日前表示,臺灣議題須在未來30年解決,否則可能會被提上國際法庭仲裁。國民黨于1949年由大陸撤往臺灣,至今已67年,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認定以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但他補充,兩岸統一可以沒有時間表。
中國軍事文化講壇現場(圖片來自騰訊網)
蔡英文走“緩獨”路線 民進黨可分化
據騰訊網報道,現任全國臺研會副會長、解放軍少將王在希21日應邀出席中國軍事文化講壇,分析蔡英文“520”上臺后兩岸關系何去何從。據人民網此前報道,中國軍事文化論壇由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主辦,每年會邀請解放軍退役將領等權威人士到場。
王在希曾任解放軍總參某部局長、駐外武官,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副會長等職,少將軍銜。現為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
臺灣《中國時報》駐京記者據與會人士轉述稱,王在希指出,民進黨內有一股基本教義派,因此要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短期內難達成。而蔡英文走“緩獨”路線,她當黨主席以來從沒公開提到“臺獨”,“但不說不等于不做”。
王在希表示,持平地看,“民進黨是可爭取分化的政黨,它不是鐵板一塊。民進黨具很強草根性。”王在希認為,民進黨內并非盡是基本教義派,也有溫和理性派,尤其中下層人士。
面對蔡英文上臺,王在希表示,大陸要有戰略自信。兩岸綜合實力今非昔比,如大陸軍費現在高于臺灣15倍,軍事裝備質量飛速發展;臺灣經濟總量和大陸相比,從20年前的1/3下降到現在的1/20,且差距還在拉大。王在希指出,大陸在經濟、軍事上占絕對優勢,還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
對于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必要性,王在希指出,臺灣問題已持續67年,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認定,以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100年后,國際法庭仲裁,不看該島嶼歷史上曾屬于誰,而是看100年來實際由誰控制”,要解決臺灣問題,所剩時間無幾;實現兩岸統一,可以沒時間表,但要有緊迫感。
臺灣《旺報》援引與會人員轉述,王在希認為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要有戰略性安排,可從政治分化、軍事威懾、經濟融合、外交布局等面向切入。他還建議,可以在臺灣內部扶植一個黨派力量,并針對年輕人、本省人做工作,讓他們成為擁護統一、反對臺獨的重要力量。
王在希認為“和平統一是左手、武力是右手”,如果能做到兵臨城下簽訂城下之盟,也是一種和平統一,要完全靠談判談成統一比較困難。他直言,實現統一可以沒有時間表,但是要有緊迫感,“(建黨的)第一個百年(2021)不行,(建國的)第二個百年(2049)應該是可以看得到。”
中國軍事文化講壇現場(圖片來自騰訊網)
臺灣依照慣例參加WHA 就沒有風險
臺灣代表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是蔡英文上臺首要面臨的考驗。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王在希演講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依照一中原則,臺灣出席WHA年會已經有6-7年,已形成慣例,“如果臺灣依照過去慣例進行,參加活動不會有什么影響。”
王在希演講前接受臺媒采訪(圖片來自”中時電子報“)
不過,王在希提醒,“問題不在大陸會采取什么行動,而在臺灣方面不要有其他的小動作,不然的話,不排除會出現意外狀況。”
王在希表示,20日全程觀看了蔡英文的演說,“基本上,我是不滿意的,她是維持就職以前的模糊論述基調,沒有任何變化。關鍵的一點,就是她在‘九二共識’表明態度。所以當你去注意國臺辦的聲明,會注意到,大陸方面說這是一份未完成的答卷”。
王在希表示,“我們的態度講得非常清楚,大陸的對臺大政方針,不會因為臺灣島內局勢的變化而改變,大陸將一如既往的堅持一個中國、‘九二共識’原則,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努力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這樣來之不易的局面。”
王在希指出,將來臺灣當局新的領導人,如果她堅持要推動臺獨分裂活動,包括文化臺獨、教育臺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局面就很難維持;而且兩岸原來民間大交流的局面也會受到影響。大陸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最后,王在希呼吁,蔡英文能夠認真思考,從大局出發,希望她在“九二共識”能有一個比較鮮明的態度。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臺灣網、人民網、騰訊新聞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