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樓
河北最新發布了一條廳官被查消息:該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王義芳被查。看到他已退居二線,很多小伙伴并沒有太關注。不過,說到王義芳轉任人大之前的職務,那可是如雷貫耳。當年,他曾擔任全國最大、世界第三的鋼鐵企業——河北鋼鐵集團董事長。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發現,十八大后全國已有多名“鋼老虎”落馬,其數量不亞于著名的“煤老虎”。其中,就包括五大鋼企老總。除王義芳外,還有——




他們幾乎是同一時期的風云人物,從響當當的國企當家人走向腐敗墮落,相似之處頗多。
巡視組對不少鋼鐵企業的通報中都有一條,叫靠鋼吃鋼。鋼由誰來吃,是門學問。王義芳之弟王義平擁有的斯利礦業,在長達五年的時間里,無償使用河鋼旗下廟溝鐵礦的場地、水電以及鐵礦石,生產鐵精粉賣給其他企業,每年利潤高達7500萬元。斯利礦業從廟溝鐵礦拉走了上百萬噸的高品位鐵礦石,對外卻說是“拉廢石”。值得注意的是,斯利礦業成立于2008年5月,7月王義芳即被任命為河鋼董事長,可謂“無縫對接”。
陳川平之兄陳勝平,憑借弟弟的關系,做起鋼鐵生意,獲得了大量的資源。一位業內人士說:“他哥剛開始是太鋼的協議戶,就是鋼材緊俏的時候,他能拿到貨,據說賺了點錢。”
一位武鋼高層透露:鄧崎琳被舉報的問題有親屬圍繞武鋼經辦企業,其中最扎眼的就是他的兒子和弟弟。“兒子被指通過一家貿易公司低價從武鋼獲得長協礦,然后又高價轉手賣給武鋼,謀取利益。”弟弟則是“武鋼采購什么他就賣什么。”
既然關系戶想吃鋼,就必須得用“信得過、靠得住”的人。一位太鋼內部人士指出,陳川平在出任董事長時不滿40歲,因為年輕、沒資歷,只能用聽他話的人 。“這也導致太鋼一些重要的管理崗位,一度不少出自機械廠(陳原來的單位)的人。”
有報道稱,鄧崎琳被查,“第一點就是用人制度上有問題,不是看能力而是看關系,關系好的就提拔上去,關系不好的就靠邊站。”
事實上,這些心腹并不是真“靠得住”。2015年4月,鄧崎琳一手提拔起來的武鋼股份副總經理孫文東被刑拘,4個多月后,鄧本人也應聲倒地。2015年3月,艾寶俊多年來的得力副手、寶鋼集團副總經理崔健被宣布調查,后被控受賄395萬。11月,艾寶俊落馬,據說針對他的調查與崔健密切相關。
鋼老虎頻出,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國有鋼企既是做生意的企業,又是有行政地位的國家單位,橫跨兩個領域,老總權力的含金量極大,決策常在閉環中作出,簽一個字就能決定數億資金的走向,必然成為各方爭相拉攏腐蝕的對象。
與此同時,當下的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這其實與前幾年的盲目擴張有關。鄧崎琳的前任執掌武鋼時,將“質量”作為關鍵詞。鄧崎琳掌權后,一味追求規模,連續吞并了鄂鋼、柳鋼和昆鋼,并向海外積極擴張。他還阻撓武鋼與寶鋼合并,稱寶鋼“吃不動武鋼了”。如今,武鋼數萬人面臨下崗。
王義芳任唐鋼集團董事長時,力推唐鋼、宣鋼、承鋼、邯鋼合并,組成中國最大的鋼鐵集團,他的地位隨之上升。但合并后的河鋼利潤逐年下降,很難當得起“第一”的名號。從2002年到2012年,鋼鐵行業經歷了“黃金十年”,無序擴張尚無大的危害。如今寒冬到來,鋼企全線陷入困境。
在陷入困境之后,一些鋼老虎并沒有從消化庫存、創新工藝上下功夫,反而想出了更邪門的“解決方案”。有媒體報道稱,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之后,馮杰仍耗費7600萬元裝修酒鋼集團駐京辦敦煌大廈。他在開會時明確指示:“現在企業競爭激烈,各種關系需要大力協調。怎么協調?關鍵靠花錢。2012年,酒鋼集團本部接待費達到8000萬元,是上年的三倍。如果不花錢協調,酒鋼的項目怎么能夠批復?酒鋼的環境評價怎么能夠通過?”
還有人透露,酒鋼2012年虧損30億元,但為完成工作目標,馮杰授意采用做兩套賬目的方式應對省政府,上報的經營業績是全年盈利8個億。
陳川平轉崗到太原當市委書記后,曾感嘆在政府想做點事,遠不如在企業時得心應手。其實,并不是他的權力變小了,而是原來在企業的權力太大了。決策權得不到有效制約監督,做起事來得心應手,犯其錯來也一樣得心應手。看來,在國企改革的大潮中,老牌能源企業確實該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