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白云怡】“如果中國要在黃巖島開展建設,那這可能會發生在G20峰會結束以后”,香港《南華早報》13日這篇報道15日引發外媒關注。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兩名中國專家表示,這篇報道的內容不符合實際。
《南華早報》援引一名熟悉情況人士的話稱,在下個月中國主辦G20峰會之前,中國不會對黃巖島進行任何建設,但這些建設活動卻可能開始于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北京同時會避免在黃巖島采取任何挑釁性的行為,鑒于目前菲律賓已經表達了尋求新渠道解決彼此爭端的意愿。”這名人士稱,“在G20峰會期間,地區和平將成為這些世界大國領導人之間的主要話題,所以中國會忍耐”,而在美國大選之前,“奧巴馬總統會專注于國內事務,因為他需要在離開白宮前留下政治遺產。這將會使他很繁忙,從而沒有時間去關注地區安全問題。”
《南華早報》稱,這名知情人士認為,對于中國來說,在黃巖島上建造一個“前哨”是“必須做的事”,“因為它可以把中國空軍的地區影響范圍擴大至少1000公里”,并輻射到“太平洋的大門”呂宋島。他還表示,中國應該在黃巖島上建設一條機場跑道,并在中沙群島上設立一套預警系統,這將可以使中國“隨時監視”美國在關島的海軍基地。
對于這篇報道,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5日評論說,中國在南海上要“邁出一大步”。俄羅斯衛星網則稱,中國此舉將跨越奧巴馬政府的“紅線”。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郁志榮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南華早報》的說法乍看有一定道理,但經不起推敲。南海仲裁案所謂的裁決結果已經公布了一個多月,雖然美日兩國一直在國際社會上聒噪,但實際上沒有人能強制中國執行裁決結果,中國也無須改變在南海的行動以應對外界壓力。而且菲律賓新政府上臺后,一直發出談判的信號,“這個時候中國不太可能主動制造矛盾”。
另一位不具名的海洋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在黃巖島搞建設是主權范圍內的事,于理充分,于法有據。至于最終是否有必要實施,完全取決于中方受到安全威脅的程度所定。這名專家表示,“中國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決心和行動有目共睹,也希望有關各方相向而行”。至于《南華早報》中提及的“黃巖島建設時間”,他表示,“這只是一個臆測,不知道根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