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選人用人問題是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出了一系列選人用人的新理念。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的斗爭,宏偉的事業,需要高素質干部。我們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堅決防止和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把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養起來、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 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6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展覽館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一、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黨選人用人的根本標準,目的是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德,主要體現在理想信念、黨性修養、道德品質、思想作風等方面;才,就是干事業的才能。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凝練而科學地概括了黨的干部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既要求德與才缺一不可,又突出德的主導作用,強調選人用人要堅持以德為前提、以德為基礎、以德為先決條件。
三國時期,劉邵在《人物志》中曾提出“德才兼備,聰明平淡”的識人選人原則。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強調選人用人要堅持德才兼備,并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在幾萬萬人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多數德才兼備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周恩來同志也曾強調:“挑選干部的標準,政治標準與工作能力,兩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決問題。”陳云同志也具體闡述過德才兼備標準,強調“德才并重,以德為主。”習近平指出:“好干部的標準,大的方面說,就是德才兼備。同時,好干部的標準又是具體的、歷史的。不同歷史時期,對干部德才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戰爭年代,對黨忠誠、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懂政治、懂業務、又紅又專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開放初期,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有知識、懂專業、銳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現在,我們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等具體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標準的時代內涵。概括起來說,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習近平總書記用辯證統一的思維將“德”與“才”兩者的關系有效揭示出來,使“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原則更加具體并與時俱進。
貫徹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要正確把握德與才的辯證關系。“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是才的統帥,決定著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撐,影響著德的作用的發揮。與才相比,德始終是第一位的。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就是選人用人要以德為前提、以德為先決,同樣是能力強的干部,誰在德方面表現更加突出,就先提拔重用誰。對于在德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干部,本事再大也不能提拔重用。俗話說“就怕流氓有文化”,對已在領導崗位上且品德有問題的干部,應堅決拿下。當然,強調以德為先,也決不能忽視才。“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一個干部有德無才,政治上雖然可以信賴,但難以托付重任,也會讓人民失望。在選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必須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來把握、來貫徹,既要把好政治關、又要把好才能關,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時又有真才實學、能力突出的干部選拔上來。
貫徹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要把握好干部的德。朱熹云:“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以德為先”,是用人標準的本質和核心,是選人用人的根本所在。“德”必須馭“才”,“才”必須從“德”,絕不能舍本逐末。現在一些干部出問題,多數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眾對一些干部的意見,也主要集中在“德”上。要建立健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考察監督機制,注重從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關鍵時刻表現、對待個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選拔出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

圖為: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二、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是我們黨選人用人的一條重要原則,是黨的先進性的本質要求。在選人用人上,是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還是任人唯親,拉山頭,搞小圈子、小團體,是區分馬克思主義政黨與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標準。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在選人用人上能夠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用崇高的事業感召人才、培養人才、造就人才,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獻人民的人提供施展才華的寬廣舞臺。
“古者圣王,甚尊尚賢而任使能,不黨父兄,不偏貴富,不嬖顏色。”我國古代就有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任人唯賢”的歷史典故。不論親疏貴賤,不論資排輩,有能則舉之。95年來,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譜寫了一個又一個光輝篇章,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黨在選人用人上堅持“五湖四海”的原則,選賢任能,唯才是舉,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都聚集到黨的事業中來。在黨的歷史上,雖然曾經有過王明、張國燾搞宗派主義而導致革命嚴重受損的教訓,但總體上,黨內沒有形成過強烈的派系斗爭。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他強調:“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這就是‘任人唯賢’的路線。”鄧小平同志曾語重心長地說:“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無數事實表明,堅持“五湖四海”,就會群英薈萃,人才輩出,事業興旺;搞小圈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必然正氣不彰,人心不齊,事業不振。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在選人用人時,必須具備寬闊胸懷,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廣開進賢之路。境界決定眼界,胸懷決定視野。要從黨和人民事業出發,擴大識人視野,拓寬選人渠道,廣開進賢之路,不拘一格選人用人。境界源自公心。“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有了公心,就能堅持原則、敢于負責、不為個人得失所困,不為人情關系所縛,不為歪風邪氣所擾,對干部一視同仁;就能寬厚待人,著眼于人的長處,取大功,略小過,不以個人好惡衡量人,不以完美標準苛求人,不以才華過己妒忌人;就能拋棄個人恩怨,容忍和團結各方,啟用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同甚至曾經反對過自己的人。堅持五湖四海,要敢于打破地域、身份、學歷等方面的束縛,破除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在更大的范圍內發現和選拔干部;要敢于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的思維定勢,堅持以實績論英雄、憑德才用干部,唯才是舉、任人唯賢。中央機關公開遴選公務員自2011年試行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中央機關公開選調公務員也在2014年首次開展的基礎上,繼續試點。公開遴選和公開選調公務員,彰顯了中央在干部工作上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決心。公開遴選與選調為優秀基層干部鋪設了“高速路”、提供了“直通車”,在全黨樹立重視基層一線、傾斜基層一線的干部工作導向,優化了中央機關公務員隊伍來源,為建設高素質中央機關公務員隊伍開辟了良好渠道。習近平指出:“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圖為: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三、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是黨對組織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的源頭保證。所謂事業為上,就是要從黨的事業出發選拔干部,選用那些真正有事業心、能干事創業的干部,像習近平所說的,“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幟鮮明,敢于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所謂公道正派,就是選人用人要講黨性、講原則,不講關系,不循私情。毛澤東同志說過:“在干部政策上要堅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風,反對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風,借此鞏固黨的統一團結。”組織部門改進作風,最核心的是堅持公道正派。實踐告訴我們,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公道正派用人,投機鉆營者就無機可乘,搞歪門邪道的人就難有市場,否則,各種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就會泛起和蔓延。
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要嚴格、準確、全面地把握中央提出的選人用人標準,堅決防止選人用人的片面化。組織工作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選人,必須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做到全面準確把握,努力為黨的事業負責。
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要嚴格程序,堅決反對選人用人上的形式主義。要切實防止程序上都符合《干部任用條例》要求,而選出來的干部實際結果讓群眾不滿意。要做到既走好程序又要達到效果。一是要嚴肅工作紀律。組織部門一定要講紀律、執公正,不要把選人搞成作秀、造勢。二是要立規矩、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三是要吃透情況,真正了解干部。古人講,“世上最難之事莫過于知人”,要知人善任,全面了解干部情況。四是要正確集中,防止假民主,要把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規定程序落實到位。
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要著力選拔實績突出的干部。古人說,“位必使當其德,祿必使當其功,官必使當其能”。對廣大干部來說,只有立足于“干”,才能稱職盡責;對選人用人來說,只有著眼于“干”,才能選出黨的事業需要的干部。習近平指出:“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使那些對群眾感情真摯、深得群眾擁護的干部,那些說話辦事有灼見、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對上對下都實實在在、不玩虛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潔、公眾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獎和重用;使那些享樂思想嚴重、熱衷于形式主義、嚴重脫離群眾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懲戒,用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黨心民心。”
“尚賢者,政之本也。”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習近平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么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么樣的干部作風,乃至就有什么樣的黨風。”我們要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原則,真正把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來。(本文來源:學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