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對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作出具體部署!秾嵤┘殑t》要求著力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國務院發布重大政策,國務院相關部門要進行權威解讀,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解讀人和責任人”。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最遲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持續發布權威信息,有關地方和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帶頭主動發聲。
開展試點工作
全國選取百個縣市區
據了解,制定《實施細則》是為進一步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以下統稱“五公開”),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公開平臺建設等工作。
《實施細則》要求將“五公開”要求落實到公文辦理程序和會議辦理程序,對公開內容進行動態擴展和定期審查。行政機關擬制公文時,要明確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等屬性,隨公文一并報批,擬不公開的,要依法依規說明理由。對擬不公開的政策性文件,報批前應先送本單位政務公開工作機構審查。國務院各部門要就本部門本系統主動公開的內容、主體、時限、方式等編制目錄并動態更新。
《實施細則》強調,要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在全國選取100個縣(市、區)作為試點單位,重點圍繞基層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稅費收繳、征地補償、拆遷安置、環境治理、公共事業投入、公共文化服務、扶貧救災等群眾關切信息,以及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戶籍管理、宅基地審批、涉農補貼、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政務服務事項,開展“五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探索適應基層特點的公開方式,通過兩年時間形成縣鄉政府政務公開標準規范,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切實優化政務服務,提升政府效能,破解企業和群眾“辦證多、辦事難”問題,打通政府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強化政策解讀
實行“誰起草誰解讀”
《實施細則》要求強化政策解讀,國務院發布重大政策,國務院相關部門要進行權威解讀。部門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解讀人和責任人”,要敢于擔當,通過發表講話、撰寫文章、接受訪談、參加發布會等多種方式,帶頭解讀政策,傳遞權威信息。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政策,進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讀,多舉實例,多講故事。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誰起草誰解讀”的原則,做好政策解讀工作。解讀政策時,著重解讀政策措施的背景依據、目標任務、主要內容、涉及范圍、執行標準,以及注意事項、關鍵詞詮釋、惠民利民舉措、新舊政策差異等,使政策內涵透明,避免誤解誤讀。堅持政策性文件與解讀方案、解讀材料同步組織、同步審簽、同步部署。
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市場預期等重要政策,要善于運用媒體,實事求是、有的放矢開展政策解讀,做好政府與市場、與社會的溝通工作。
重大突發事件
主要負責人要帶頭主動發聲
《實施細則》要求積極回應關切,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回應責任,突出輿情收集重點,及時研判處置,做好政務輿情的回應工作。對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和重大問題,研究解決或調查處置情況要及時公布。
要提升回應效果,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市場預期和突發公共事件等重點事項,要及時發布信息。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并根據工作進展情況,持續發布權威信息,有關地方和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帶頭主動發聲。
此外,針對重大政務輿情,建立與宣傳、網信等部門的快速反應和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有關新聞媒體和網站的溝通聯系,著力提高回應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通過購買服務、完善大數據技術支撐等方式,用好專業力量,提高輿情分析處置的信息化水平。
加強平臺建設
用全媒體做好政務公開
《實施細則》還要求加強平臺建設,強化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明確各級政府辦公廳(室)是本級政府網站建設管理的第一責任主體。打通各地區各部門政府網站,加強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提升網站的集群效應,形成一體化的政務服務網絡。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平臺做好政務公開,發揮好政府公報的標準文本作用。
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要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法規規章、重大建設項目等方面,讓公眾更大程度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的重要決策,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須通過征求意見、聽證座談、咨詢協商、列席會議等方式擴大公眾參與。
同時,探索公眾參與新模式,不斷拓展政府網站的民意征集、網民留言辦理等互動功能,積極利用新媒體搭建公眾參與新平臺。運用全媒體手段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建立效果評估機制,加強教育培訓和考核問責。對重要信息不發布、重大政策不解讀、熱點回應不及時的,要嚴肅批評、公開通報;對弄虛作假、隱瞞實情、欺騙公眾,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要依紀依法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京華時報記者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