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民生工作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持經濟增長速度、推動經濟發展,根本還是要不斷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從解決好這些問題出發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這為我們指明了民生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
歲末將至,盤點“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發展成就,民生改善是人們最溫暖的感受。走過2016,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民生工作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給13億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邁向2017,保障和改善民生站在新的起點上,人民群眾對收入穩步提升、優質醫療服務、教育公平、住房改善、優美環境和潔凈空氣等有著更多更高層次的需求。這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謀劃解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等6個民生問題,就是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待的具體舉措,表明了黨中央“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的堅定決心。
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發展是為了改善民生,解決好民生問題,發展才有更足的動力、更強的后勁。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可以為老百姓織密民生福祉的“保障網”,為社會提供穩定預期的“定心丸”,為創造新的增長點、提高長期增長潛力打造“發動機”。這是順應發展大勢、符合群眾利益的大事,必須堅持不懈地抓實抓好。
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要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結合起來。穩中求進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穩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不敢作為,而是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著力破解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抓住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民生“牛鼻子”,深入細致做好社會托底工作,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才能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獲得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要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審視民生難點問題,從“擇校熱”到看病難,從霧霾天氣到“舌尖安全”,無不反映出這些方面公共管理和服務存在的短板!吧凭缺渍,必塞其起弊之原”。只有圍繞民生需求找準工作著力點,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的供給側發力,才能適應群眾不斷升級的需求結構,從根本上破解民生難題、滿足民生需求。
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要把加強頂層設計與調動基層積極性結合起來。民生工作涵蓋群眾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涉及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改善民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刀切”不行,各行其是、顧此失彼也不行,而要從大局著眼、統籌兼顧,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這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從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層面,為破解6大民生問題指明方向、作出安排。各地各部門要在中央部署的引領、規劃、指導下,因地制宜、細化措施、精準施策,把基層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調動起來,在共建共享中一起發力想招,形成破解民生難題的強大合力。
“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突出問題導向,堅持真抓實干,我們就一定能以扎扎實實的民生工作,把溫暖帶給千家萬戶,凝聚起億萬人民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民生冷暖,關系萬家憂樂,牽動著黨中央的心。“霧霾天能不能減少”“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解決好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抓好重大工程項目落實等發表重要講話,著重對百姓關切的6件民生大事作出具體部署。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蘊含深厚的民生情懷,彰顯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在隆隆寒冬里向廣大群眾送來陣陣暖意,為我們進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實踐指南。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生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重大關切,貫穿于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作出“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的科學論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大江南北留下看真貧、解民憂的調研考察足跡……所思所行,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四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惠民舉措持續出臺、民生改革不斷深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極大地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
實踐啟示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邁向2017,我們踏上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更應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體現在老百姓的好日子中。這是我們黨不變的初心,也是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甭鋵嵰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突出問題導向、回應民生關切,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實事。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關系群眾溫暖過冬和空氣質量;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關系人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關系2億多老年人口和他們子女的生活幸福;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關系全國13億多人“舌尖上的安全”。這次會議研究的6個問題,都是大事,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必須從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高度來深化認識、抓緊抓好。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各地各部門和各級干部謀劃明年工作,需要把民生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段時間,一系列重要會議已經釋放了明確信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擴大人民群眾獲得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出強農惠農新部署、明確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的新目標;此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作出6項重大民生部署。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帶著感情和責任去做民生工作,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努力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才能扎扎實實解民憂、紓民困,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痹谝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堅強領導下,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中央關于民生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我們就能更好地凝心聚力,交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答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