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以來,北京市連續多輪開展區域核酸篩查,仍有混采陽性陸續被檢出。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專家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隱匿性強,針對重點區域、重點人群的核酸篩查對于盡快找到潛在傳染源,盡早切斷病毒傳播鏈具有重要意義。專家呼吁,市民積極配合防控政策,就近就便參加核酸檢測。
連續多輪開展區域核酸篩查仍有混采陽性陸續被檢出。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解釋,“這是因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隱匿性強,感染者自己不會去主動篩查。”另外,病毒感染后有“窗口期”,一般要2到4天才能夠檢出,可能出現第一輪篩查檢測不到,后面第二輪、第三輪才發現的情況。“所以有人前面幾次都是陰性,后面才發現陽性。這也體現了多輪篩查的重要性。”
李侗曾說,疫情防控的進展取決于兩個方面:管控區域劃的夠不夠大,核酸檢測次數夠不夠多。換句話說,就是“篩查出的陽性病例是不是都出現在管控區域,社會面篩查還有沒有。”如果最后一個陽性病例出現后一到兩個潛伏期內,該區域核酸篩查不再出現新的陽性者,就可以基本斷定已阻斷了隱匿的傳染源。如果檢測區域在一到兩個潛伏期內還有新發病例出現,那么就可能存在隱匿傳播尚未被發現,需要繼續進行核酸篩查。
輕癥、無癥狀感染者增多,導致疫情傳播隱匿性增強。這也是本輪疫情核酸檢測區域要比以往更大的原因,“這主是考慮病毒傳播速度太快,如果還是以以前的方式去檢測,力度可能不夠。很多感染者流動性大,甚至跨區跑。盡量避免因人員流動造成病毒隱匿在管控‘圈’外,盡快把潛在感染者都找到,才能盡早切斷病毒傳播鏈。”(記者 孫樂琪)

微博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