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團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技術進步對集團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65%以上
甘肅日報金昌訊(記者劉興元)金川集團公司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力培育發展有色金屬深加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如今,技術進步對金川集團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65%以上。2014年,全公司營業收入有望突破2000億元。
金川集團以科研院所為依托,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選題攻關,合作共贏。目前,已與13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型企校合作關系,與4所大學共建了聯合實驗室。近年來,先后開展科研攻關課題500余項,承擔國家科技計劃5項,取得重大成果149項,其中60%以上的成果已應用于生產實踐,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57項。去年,“金川復雜難處理鎳鈷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與應用”“金川鎳礦高應力特大型礦床連續開采綜合技術”兩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目前,金川集團已擁有高氧化鎂鎳精礦閃速熔煉、富氧頂吹鎳熔煉等13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金川鎳礦所含21種元素中已有16種貴重金屬得以提取和利用,礦石回采率達到95%以上,成為世界上極少數能夠將多種有價金屬在同一工廠內實現分離提純和商品化生產的企業之一。
瞄準國際市場需求,金川集團公司通過技術攻關、技術集成和工程化研究,相繼開發了羰化冶金、電池材料及電池、高純金屬、系列貴金屬催化劑、鎳基合金、鎳鹽、鎳鈷粉體材料,形成了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材料等新興產業板塊。同時,大踏步向新材料、新能源方向邁進,建成了國內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寬幅太陽能鍍膜生產線。投資18億元建成國內單體最大的多晶硅光伏發電工程,總裝機容量200兆瓦,設計年平均發電量3億千瓦時,已正式并網發電。成功進入二次電池、動力電池領域,鎳氫電池已形成年產25萬支的產能,產品全部出口歐美。結合國家實施“大飛機”戰略,進入了“超級合金”研發生產領域。目前,金川集團已形成了年產150噸稀貴金屬深加工產品、200噸高純銅、1萬噸鎳氫電池及鋰離子電池儲能材料、500噸硬質合金、7300噸鎳鈷粉體材料、5000噸羰基鎳、4.8萬噸鎳鹽、2萬噸銅鹽的生產能力。在高端金屬結構材料領域,建成了裝備技術水平先進的鎳、銅合金壓延加工生產線,形成了年產6萬噸精密銅管棒、15萬噸銅桿銅線、5000噸鎳合金線棒材、5000噸鎳合金板帶材、3萬噸磷銅陽極的生產能力。如今,全公司新興產業產品銷售年收入已超過150億元,占產品銷售總收入的20%以上。
隨著科技創新步伐的加快,今天的金川集團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知名的以礦業和金屬為主業,采、選、冶、化、深加工聯合配套,相關產業共同發展的跨國集團,采選冶關鍵工藝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技術實力躍居世界同行業前三位,鎳產量全球第四,鈷產量全球第二,銅產量中國第三,鉑族貴金屬產量中國第一,實現了由“中國的鎳都”到“世界的金川”的精彩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