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網站4日發表的報道認為,大陸對臺政策穿透力超出想象。陳水扁當局非常不穩定,以致它倡導的修憲和全民公決計劃陷入停滯。美專家說,中國制定的攻心戰術完全戰勝了陳水扁。
報道說,在臺灣反對派最高領導人連戰和宋楚瑜對北京的歷史性訪問過去半年后,善意和貿易的承諾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似乎比人們最初想象的還要有穿透力,加劇了臺灣的政治分化。在曾經與毛澤東軍隊打過內戰的政治力量的幫助下,北京將把訊息直接轉達給臺灣公眾。它還向歷來作為臺獨據點的臺灣南部地區的農民提供了特殊待遇。中國國家旅游局局長也訪問了臺北。當前的事態極大地扭轉了政治氛圍和兩岸關系中的優劣勢地位。分析人士認為,支持獨立的陳水扁當局看上去非常不穩定,以致它一度大膽倡導的修憲和全民公決計劃似乎陷入了停滯。許多臺灣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威脅”已經大大減弱,美國和臺灣官員上個月也提到了這種變化。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葛來儀指出:“北京培植關系的努力非常成功。這是中國首次利用截然不同的臺灣政治官員和組織建立的聯系。(陳水扁)將發現自己無法引導、控制或阻止這一走勢。”陳水扁當局似乎被邊緣化了。上個月,臺灣立法院又上演了拳腳相加的一幕,暗示島內可能出現新一輪黨派緊張關系。美國亞洲基金會的斯科特·斯奈德說:“中國制定了一套攻心戰術,而且馬上就收到了成效。這套戰術似乎完全戰勝了陳水扁。”
法報: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
法國《世界報》11月1日發表的文章說,盡管北京和臺北間的政治關系陰云密布,海峽兩岸的經濟關系卻蓬勃發展。以至于有些觀察家認為臺灣的經濟前途只能是在中國大陸,鼓吹加快臺灣經濟融入大陸,取消限制貿易的政治障礙。但是還有人認為,擁有2300萬人口的臺灣已經成為世界第17大經濟體,憑借它的創新和科研能力,臺灣的經濟前途將保持與中國的緊密聯系。因為,臺灣是最容易從中國騰飛中獲益的地區了。臺灣的商人們已經在中國投資了近1000億美元。此外,出于同胞關系,今天有近100萬臺灣人生活在中國大陸,接近臺灣勞動力人口的10%。難以置信的是,臺灣人蜂擁而至始于上世紀90年代,他們毫不猶豫地取代了1989年之后撤出中國的西方公司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