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共同社、《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jīng)濟新聞》等在內(nèi)的多家日本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中國在訂購60輛德國高速列車后,再次大手筆地與日本川崎重工簽下60輛高速列車的訂單。然而,中國鐵道部和日本川崎重工均否認了這一報道。
分析人士指出,如此重大的經(jīng)濟新聞,日本幾家最重要的媒體集體報道失實,反映出日本對這次德國獲得中國高鐵訂單的失衡心理,日本對德國的收獲充滿醋意。
日本媒體“集體幻覺”
2000年,因為不愿向中國轉(zhuǎn)讓其核心技術(shù),日本痛失上海磁浮快速列車示范運營線的訂單,眼睜睜看著德國的磁浮列車技術(shù)在中國拔得頭籌。
2004年,由川崎重工、三菱商事、日立有限公司、三菱電機、丸紅、伊藤忠商事等6家大型日本企業(yè)出資,成立了“光基鐵路公司”,竭力向中國推銷日本鐵路的改良“疾風”型新干線列車。終于,在去年的中國鐵路第六次提速中,日本企業(yè)得到了總數(shù)140輛列車中60輛的訂貨。這一結(jié)果令日本公司狂喜不已。
直到11月10日,在胡錦濤主席訪德期間,中國與德國簽署了價值6.9億歐元的60輛高速列車購入合同,日本媒體仍以為隨后而來的就將是對日訂單。
新干線為何再落敗
到底日本新干線這次問題出在了哪里,才會再度敗給德國?分析人士指出,這首先是因為日本新干線技術(shù)安全性令人懷疑。今年4月25日,在福知山線上行駛的一輛新干線列車沖出軌道,釀成107人死亡慘劇。
其次,日本企業(yè)在技術(shù)轉(zhuǎn)讓方面十分吝嗇。據(jù)悉,在這次中國與德國西門子簽署的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德國技術(shù)的CH3高速列車的本土化率要達到70%以上。
第三,盡管日本企業(yè)界一直十分希望和中國合作,但日本國內(nèi)反對的聲音也同樣不絕于耳。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擔心中國獲得日本新干線的先進技術(shù),有人甚至稱,如果幫助中國修建一條橫貫東西的高速鐵路,使中國可以快速地將資源從西部輸送到東部,那必將導致“一個更為強大的中國的出現(xiàn),危害日本的安全”。
最后,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損害了中日兩國關系,自然也會影響中國的選擇。 朱曼君 李巖(國際臺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