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邊防總隊負責人向《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指出,根據中越雙方簽定的北部灣劃界協定及漁業協定,這些越南漁船屬于無證擅自越界進入中方海域的,因此中方予以驅趕。
漁船公然在中國島礁安營扎寨
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工委書記譚顯坤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近期以來,越南漁船在西沙海域的作業與以往相比也有顯著不同,歸納起來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零散捕撈到集群大規模作業。 以往越南漁船到中國西沙海域作業一般只有1至2艘船,最多也不過3艘船。但從去年以來開始變成了10余艘聯合行動,最多的一次甚至達到15艘。
二是從暗地到公開。以往越南漁船到中國海域作業大多是偷偷摸摸,而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則公開在漁船上懸掛越南國旗。
三是從過去的“撈一把”就跑,到現在公然在中國島礁安營扎寨。例如去年7月,15艘越南漁船不僅聯合行動在中國西沙海域作業,而且在浪花礁上用竹竿搭上800多平方米的平臺晾曬漁貨物。
政府在背后提供資金支持
事實上,盡管北部灣劃界已經結束,但越南對我國西沙海域的侵漁活動一直不曾中斷,特別是從去年開始,還明顯有加大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越南漁船到該海域作業漁船已達到500多艘次,是過去其它年份的5倍多。
譚顯坤表示,越南漁船在中國西沙海域的侵漁活動之所以日趨猖獗,是與越南官方對他們的鼓動支持分不開的。據被我方抓扣的越南漁民交待,越南政府不僅鼓動他們到西沙海域捕魚,而且在政策上對他們還有優惠:一方面在造船經費上予以支持,每造一艘漁船,政府補助2000至3000美元;另一方面在稅收政策上向他們傾斜,越南政府規定,在西沙海域作業漁船可以免交漁業稅。
侵漁是為劃界鋪路
自從1974年西沙海戰之后,中國從當時的南越政權中奪回了西沙永樂群島。1996年5月,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公布了西沙群島的領海基線。可以這樣說,西沙群島的海域已經從法理上成為中國的內水。
譚顯坤指出,即便西沙群島及其海域是中國的內水已成為不爭事實,在這種形勢下越南政府還要鼓勵其漁民到中國西沙海域從事侵漁活動,主要有其深層次上的政治考量。中越陸地勘界已經結束,中越北部灣劃界及漁業協定也已簽訂,越南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與中國爭奪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目前形勢最為復雜的是南沙群島。越南政府對南沙群島及其海域的胃口很大,一直聲稱對整個南沙群島都擁有主權,但南沙群島的爭議涉及六國七方,錯綜復雜。因此,越南政府就鼓動其漁民到西沙海域從事漁業活動,一方面為其所謂的主權“造勢”,另一方面為其在南沙獲取最大利益撈取籌碼,迫使中國在南沙問題上讓步。
譚顯坤表示,中國在南海的爭議問題上主動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但這里的“爭議”主要是指的南沙群島,并不包括西沙群島。從南海諸國目前的舉動看,中國更應該加大對西沙群島(包括對無設防無居民島嶼)的開發力度,要把西沙群島的開發建設作為南海開發的切入點,使之成為開發南沙群島的前沿基地。
中國海洋資源維護的兩大軟肋
中國海洋資源的維護和開發,需要進一步加強執法力量建設及先進海洋資源技術的研發
國際先驅導報駐南寧記者王勉、王英誠、李自良、駐東京記者何德功報道 近期以來,南海一些周邊國家對中國南海海域的侵漁活動不斷加大,為擁有“主權”造勢。尤其是,越南漁民在中國西沙海域主要是采取“毒、電、炸”魚的手段,這種行為對西沙海域的漁業資源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中國有些漁民說,“這是在砸我們子孫后代的飯碗”。然而,另一方面,中國在南海海域的漁政執法力度卻顯得薄弱。目前,西沙只有一艘90噸位的木質漁政執法船,這艘船從2000年開始在西沙海域巡邏執法,曾驅趕和抓扣了一部分越南非法漁船,對他們產生了一定的威懾作用。但由于這艘執法船噸位小,加之建造質量和設計方面的缺陷,抗風浪能力很差,浪高2米以上就無法出海,執法活動受到很大限制。該船在最近的幾次臺風中受到嚴重損傷,目前船體多處漏水,航速超過10節,船體就會劇烈震動,盡管多次進廠檢修,但至今仍無法出海執法。
以上僅僅是中國目前海洋資源維護中的薄弱環節的例子之一。
海上執法力度相對薄弱
本報記者日前在南海群島進行調研時發現,面對周邊國家近年來不斷地在南海海域偷采資源、爭搶地盤等行為,中國在南海資源管理及維護上都面臨著不少問題。
周邊國家付諸行動,紛紛爭搶開采南海石油資源,而中國行動滯后。自從南海發現石油后,周邊國家乘中國無力顧及之機,紛紛前來大規模偷采。目前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菲律賓等國,伙同外國石油公司在該海域開采石油。目前越南在南海大陸架的年采油量達1100萬噸,出口石油成為越南國家外匯的最大來源,其中大部分出自南海地區。菲律賓每天在南海地區開采9460桶石油,每年天然氣10億立方英尺。為瓜分南海的石油藏量,菲律賓準備把大陸架由目前的200海里延伸到350海里。中國海南工委負責人溫一凡向《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指出,每到晚上,在南海海域老遠就會看見一些周邊國家的石油平臺上的燈光點點,星羅棋布。而早在1992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美國克里斯通公司簽訂了共同勘探萬安灘油氣資源的合同,由于其他國家的阻撓,該項目一直無法實施。
中國西、南、中沙群島的行政管理機制不健全,在南海資源開采方面行動滯后。有關人士認為,如果威脅南海安全的這些隱患不消除,中國政府不采取相應措施,任憑某些國家的“主權造勢”行為膨脹、蔓延,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海洋技術開發相對滯后
與南海的情況類似,東海的資源開發和保護形勢也不容樂觀。 除了海上資源保護的執法能力問題外,東海資源開發方面還顯示出深海技術研發的迫切性。參照鄰國日本來看,日本一面緊鑼密鼓地爭奪海洋資源,同時加緊開發相關的海洋資源勘探及開采技術。
根據日本政府制訂的《關于劃定大陸架基本構想》,2004年至2009年,日本將投入1000億日元,以便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聯合國大陸架委員會正式提交有關日本大陸架的地形、地質等詳細測量數據及證明材料。
日本政府還與日本石油礦物聯盟、日本鋼鐵聯盟等10個團體組建大陸架調查公司,計劃在9個海區進行全面的大陸架勘察。勘察涉及的海域面積達到65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中國領土釣魚島。
日本原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曾撰文聲稱,日本進行勘察的65萬平方公里大陸架,埋藏著足夠日本消耗320年的錳、1300年的鈷、100年的鎳、100年的天然氣以及其它礦物資源。
為此,日本不惜花費巨資研制海洋開發裝置,追求世界領先水平,不惜血本進行海洋開發。這些技術為日本以“海洋立國”為國策展開海洋資源爭奪戰提供了厚實的技術支撐。而與日本這些具有國際級水平的技術開發相比,中國的海洋資源技術開發就十分需要再加把力了。
中國海洋安全存在三大問題
本報特約撰稿 李國強
我國海域被分割、島嶼被侵占、海洋資源被非法掠奪的情況比較嚴重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海島問題、海上劃界問題、海洋資源開發問題,是當今中國海洋安全的三大問題。而這三大問題相互聯系,并相互制約,其中海島問題是基礎、海上劃界問題是前提、海洋資源開發是目的。從這三方面來看,海洋國土安全的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1.8萬平方公里的海岸線和6500多個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我國主張擁有的管轄海域近300萬平方公里。當前,我國與周邊8個國家存在著海域劃界問題,與5個國家之間有著島礁歸屬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