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譚利婭】北京市政府日前宣布針對45國公民過境北京72小時內可以免簽的新制度,引發外媒關注。在談及此舉對中國旅游業發展的意義同時,也有媒體發現,這個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可享受的過境免簽制度卻不包括挪威,并稱“這似乎是中國對挪威開展的最新懲罰措施。”
英國廣播公司12月5日報道稱,北京市政府5日宣布,自2013年1月1日對美國、英國、加拿大等45個國家持有第三國簽證和機票的外國人,在北京口岸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這次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的45國主要是歐美及澳洲國家,亞洲包括韓國、日本、新加坡、文萊、阿聯酋和卡塔爾。據悉,過境免簽政策的推出是北京進一步促進旅游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讓媒體更為關注的則是挪威在中國此次簽證制度改革中遭受的“冷落”。英國《金融時報》6日報道稱,中國準備向“除挪威之外的所有歐洲國家”的游客提供過境免簽制度,這似乎是中國對挪威開展的“最新懲罰措施”,懲罰挪威在2010年向中國異見人士頒發諾貝爾和平獎。
報道稱,中國媒體表示,享受72小時過境免簽的45個國家是根據2009年到2011年北京接待國外入境和過夜游客情況排名而來的。但根據中國官方數據,在今年前6個月到中國旅游的挪威人數在歐洲排名第11位,超過冰島等很多榜上提名的國家。
中國此舉讓挪威方面感到“意外”。“我們非常愿意重建關系,但是所有國家都擁有依照自己的規定放松對免簽旅游限制措施的自由。” 挪威外交部一名發言人說。
報道稱,自2010年12月諾獎風波出現之后,中國和挪威的關系出現嚴重冰凍,中國停止了和奧斯陸方面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談判,也拒絕向很多挪威記者、科學家和商人頒發簽證,多個政治和外交會議也被中國取消。并且挪威對華出口業務也受到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