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任務:一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速擴張工業經濟總量,構建新型工業產業體系;三是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四是加速培育旅游產業,帶動第三產業全面發展;五是強力推進改革開放,激活經濟社會發展內在動力,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六是加快城鎮化進程,推動區域經濟互動協調發展;七是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八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法制保障。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年,安西縣將牢牢把握發展先機,爭創新的發展優勢,勵精圖治,拼搏爭先,真抓實干,乘勢而上,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
項目為綱,提升工業化水平。
要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發展循環經濟,啟動可再生能源示范縣工程,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安西縣充分利用風能資源,打響“世界風都”品牌,乘風而上,建設百萬千瓦級風電場,建成世界風都博物館。加快城鄉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圍繞資源節約、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實施創新戰略,圍繞體制改革、人才開發、企業技改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領導包抓重點項目責任制,既要包抓好一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工業建設項目,還要謀劃好一個千萬元以上的招商引資項目。要把能否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作為檢驗項目建設成效的主要標準。要把重點放在招商引資項目上,縣上自籌資金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產業富民,推進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是生產發展、關鍵是農民增收。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走好抓工業促農業、抓城鎮促農村、城鄉一體共繁榮的路子。努力做好統籌城鄉發展的大文章,在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上下功夫,繼續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在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中引導農民向城鎮轉移,在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的過程中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要著眼于生產發展,落實好“科技特派員”制度,提升棉花主導產業,堅持實施“1881”規模養殖示范工程,擴大瓜菜、酒花等特色產業規模,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千方百計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要高度重視棉花市場管理工作,放開價格、放開收購,管好加工企業的市場準入、管好消防安全、管好按質論價收購、管住“打白條”問題,全力以赴為農民提供好信息和勞務服務。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要尊重農民意愿,堅持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穩步推進。要認真組織實施好“一鎮十村百戶”新農村建設示范工程,積極促進農民進城入鎮,逐步引導農民在農村生產,在城鎮生活。
夯實基礎,推動城鎮化進程。
小城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載體,是聚合農村生產要素的平臺,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要把縣城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把小城鎮建設和小康住宅建設結合起來,把小城鎮建設和教育、衛生等公共資源布局調整結合起來,切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要堅持規劃先行,搞好中心鄉鎮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要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抓好瓜州大道三期改造工程,建好淵泉市場。要繼續加大柳園、瓜州兩大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
要積極探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機制,抓住機遇,全力爭取省開發銀行的中長期開發性金融貸款,為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全力開展“園林化城市”和“環保模范縣城”創建活動,發動城區各單位和千家萬戶參與共建,建設一批花園式單位、綠色小區、溫馨家庭,為群眾提供更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