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19.2萬平方公里的酒泉大地,看到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感受到的是干部群眾追求跨越式發展的澎湃活力與激情!
在國家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藍天白云下,森林般的風車在緩緩轉動,綠色能源源源不斷地從這里輸向全國各地。到去年底,酒泉的風電裝機達到550萬千瓦,實現了兩年增10倍的目標,酒泉由此成為世界上一個區域內裝機容量最多地區。
風光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區里,機聲轟鳴,行車穿梭,一臺臺風機正從生產線上下線。2009年,酒泉裝備制造業從零起步,當年突破50億元,達到64億元;去年一年又突破200億元大關,銷售收入達到223億元,是2008年全省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的近3倍。酒泉風光電裝備制造產業園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陸地風機制造基地。
在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上,酒泉堅持規劃先行、引大引強、集約化生產,逐步延伸產業鏈,使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形成了1兆瓦、1.5兆瓦、2兆瓦、2.5兆瓦、3兆瓦、5兆瓦等不同規格風力發電機組生產能力。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呈現出總量增加、產能提升、產業延伸、發展成效顯著的喜人景象,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的制高點。
風電及風電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使酒泉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為全省發展方式轉變做出了貢獻,酒泉風電基地也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又一品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在日前召開的省委全委擴大會議上指出:“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已經成為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酒泉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的發展就是跨越式發展。”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劉偉平指出,酒泉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采取集約發展的模式,一年內就形成產業集群,有力支持了風電裝機容量由2008年的全國第8位躍升為全國第2位,這就是我省跨越式發展的成功實踐。
希望的田野上,在“一特四化”現代農業發展思路的指引下,酒泉大地色彩斑斕,到處生機勃勃。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的快速發展,改變了酒泉傳統的農業結構,讓酒泉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截至目前,全市形成了40萬畝蔬菜、40萬畝高效制種、10萬畝啤酒原料、10萬畝葡萄、50萬畝特色林果業的高效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全市2000元以上的高效田達到162萬畝,占到農作物播種面積的70%。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7000元大關,達到7180元。
經濟總量再上臺階。近年來,酒泉市經濟快速增長,2010年全市GDP達到405億元,在2007年基礎上翻了一番;財政收入大幅增加,2009年,酒泉市財政收入達到45億元,當年翻番,2010年,全市財政收入破50億元大關;工業發展步入快車道,2010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173億元,比上年增長35%,比2005年增長2.3倍,年均增長27.3%。
令人振奮的業績!令人震撼的“酒泉速度”!過去的一年,酒泉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生動而具體地詮釋和展示了跨越式發展。
跨越式發展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酒泉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對酒泉市情的清晰認識和對未來發展機遇的準確判斷。酒泉市委書記李建華說:“我們抓住新能源發展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作出了未來30年是酒泉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
正是圍繞這一判斷,酒泉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開工業大會、農業大會、城市規劃研討會等會議,對工業、農業、現代服務業、城市建設以及社會事業的發展思路進行了深化和完善,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思路體系。
在市委二屆六次全委會上,酒泉市提出了重點抓風電,難點抓移民,整體推進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兩抓整推”工作思路。
為改變長期以來“工業腿短”的現象,酒泉市提出以風電場建設為牽引,以風電促電網建設、促裝備制造、促調峰電源、促光電建設的“一抓四促”工作思路,把“建設酒泉新能源基地、振興工業‘6+2’行動計劃”作為構建酒泉工業體系、促進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總抓手,以此實現“一軸兩片五大支柱產業”的戰略布局。
酒泉市有16萬移民,移民問題成為酒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難點。酒泉市委書記李建華說:“沒有移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市農民的小康,也就沒有全市的小康。”為了破解市民、農民、移民三元結構的矛盾,酒泉市制定了移民脫貧致富兩個五年規劃:前五年打基礎,后五年強產業。
“三農”問題仍然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酒泉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酒泉市堅持以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業,提出了建設節水高效特色農業,實施專業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技能化培訓的“一特四化”現代農業發展思路。
在第三產業發展上,酒泉市委提出堅持以線串點、以點擴面,發展旅游、物流、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并擴大規模,增強服務業發展的后發優勢等等。
這些立足于酒泉實際的一個個思路,促進了酒泉市產業結構調整、轉變了酒泉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驕人業績。
“6+2”產業迅速崛起。酒泉市建設酒泉新能源基地,實施振興工業“6+2”行動計劃,工業增速明顯加快。2010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73億元,比上年增長35%。風電發展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提前完成,65萬千瓦風機大型化示范項目已開工建設,二期工程800萬千瓦風電場項目已經啟動。光電發展上,目前已審批200兆瓦,建成和在建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70兆瓦。調峰電源建設上,國電酒泉熱電廠2×33萬千瓦火電項目進展順利;魯能、甘電投、中電投正在加快火電項目前期工作;甘肅核電項目有望落戶酒泉。裝備制造業發展上,包括國內風機總裝前三名、風葉制造前三甲等18家上市公司在內的36家企業入駐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與此同時,又有東汽、正泰兩家上市公司太陽能電池生產項目于去年落戶園區。這是繼風電裝備制造之后,酒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又拉開了太陽能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序幕。電網建設上,750kv超高壓雙回路輸變電工程全面完工并帶電運行,西北電網與新疆電網實現貫通,±800kv超高壓點對點直流送電工程正在進行規劃論證和選址。資源綜合利用上,《酒泉市高載能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專家評審,以重化工業為重點,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石化煤化、建材等非金屬、特色農產品加工等五大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有序發展。水能資源開發方面,柳溝峽8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完成選址,新增水電裝機4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26萬千瓦,在建水電裝機30萬千瓦。2010年酒泉市被評為全國最具投資價值的新能源產業城市,玉門、瓜州分別名列“新能源產業百強縣”第二、第五位。
項目建設加快跟進。為實現跨越式發展,酒泉市緊緊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扶甘肅47條意見的政策機遇,對關乎酒泉發展的20個重大課題進行調研,加緊申報成熟項目,加快建設重點項目,謀劃儲備后續項目,項目建設呈現出投資大、進度快、資金到位好的特點。2010年,全市開工建設項目1107項,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72項,5000萬元以上項目160項,千萬元以上項目472項,完成市縣屬固定資產投資398億元,增長60%。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瓜星高速、敦當公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酒泉段和敦煌公路客運樞紐站開工建設,敦格鐵路完成初設審查,酒航鐵路獲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復,酒嘉城際一級公路、肅北至阿克塞二級公路、酒泉公路客運樞紐站開工建設。招商引資規模擴大,組團參加西洽會、蘭洽會和西博會,舉辦國際新能源產業博覽會和第八屆銀企合作項目推介會,全市簽約招商引資合同項目136個,開工102個,僅風電投資就達到200億元以上。
現代農業扎實推進。去年以來,酒泉市繼續加大“三農”扶持力度,財政“三農”的支出達到13.25億元,同比增長15%。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酒泉市大力發展節水高效特色農業,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新增蔬菜、瓜果、藥材等2000元以上高效田21萬畝,累計達到162萬畝。與此同時,全市狠抓牛羊產業大縣建設,提高草食畜牧業比重,新建養殖小區220個,累計達到889個,新增萬元規模養殖戶1920戶,累計達到1.99萬戶,秸稈加工轉化利用率達到60%,牛、羊出欄率分別增長9.3%和10.2%。扶持發展龍頭企業,新建、擴建農業產業化項目21個,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85家,輻射帶動生產基地165萬畝,占到播種面積的74%,農產品貯藏加工增值率達到49.7%,提高4.7個百分點。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36個,累計達到312個,農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推進標準化生產,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54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2個,“玉門酒花”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拓寬培訓渠道,采取訂單培訓、校企聯合培訓和項目定向培訓等形式,培訓農村勞動力5萬人,輸轉農村勞動力14.9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3.6億元。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新增流轉面積4.9萬畝,累計達到23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13%。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科學編制鄉村建設規劃,建立村容村貌整治示范點160個,新建社區化中心村20個。
城市功能明顯提升。為營造“宜居”的城市環境,酒泉市充分發揮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導向作用,制定了城鄉規劃一體化實施意見。去年,全市完成城市建設投資22.2億元,增長52%,是“十一五”時期投資最多的一年。積極創建園林城市,新增綠地111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5%,酒泉市區及金塔、敦煌、玉門通過省級園林城市驗收,阿克塞榮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商貿旅游繁榮活躍。為加快服務業的發展,酒泉市認真落實國家擴大消費、穩定出口、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去年,全市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40億元,增長1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5%,酒泉市還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加快了市場體系建設,時代購物中心、昌興市場及瓜州元通市場建成運營。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改造農家店215個,發展農資配送中心27個,兌付“家電下鄉”和汽車、摩托車購置補貼4749萬元。扶持創匯企業和出口產品基地建設,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6000萬美元,其中出口4440萬美元。進一步壯大旅游產業,實施旅游項目22個,莫高窟游客接待中心、瓜州鎖陽城景區項目開工建設,完成雅丹地質公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新增星級飯店3家,酒泉賓館榮獲“中國飯店金星獎”,9家飯店榮獲“全省優秀旅游星級飯店”稱號。積極拓展旅游市場,舉辦敦煌飛天文化節和金塔金秋胡楊節,開展“旅游大篷車千里行”活動,協調開通上海至敦煌航班,增開敦煌至蘭州、烏魯木齊至敦煌列車。接待海內外游客405萬人次,增長16%,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7.7億元,增長60%,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9.3%,酒泉市榮獲了“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游目的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