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我們迎來第25個教師節。作為學生、家長,該如何向老師表達您心中的敬意?作為老師,您怎么看待這節日的禮物?
“老師節表達敬意”民意調查
教師節如何“表情”
三成會“發短信”一成想“送紅包”
本報訊 (記者鄧年武 通訊員夏黎)教師節來了,人們往往會給老師寄去一張節日賀卡。 本次調查顯示,祝賀教師節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受訪者中,僅有7.29%稱“會繼續寄賀卡”。
31.58%選擇“發一條祝賀的短信”;18.62%“將送份禮品”;16.60%“送一束鮮花給老師”;10.53%“要送個紅包”;6.88%希望“為老師辦件實事”;5.26%將 “打個電話問候一下”;3.24%愿意“請老師吃個飯”。
截至5日19時,共有247名本地網友參與網上調查。本報民調隊先后在武漢六中、江漢大學漢口分校、解放公園等地發放300份問卷,對市民作隨機抽樣調查,回收289份有效問卷,其中受訪教師約占1/6。
近八成市民認為:應該表達節日祝福
本報訊(記者鄧年武 通訊員夏黎)“教師節到了,您是否會向老師表達您的節日祝福?”78.95%受訪市民稱“會”, 63.16%受訪者同意這樣的理由:“老師辛苦了,應該表示一點節日祝賀心意。”
調查顯示:3.64%的受訪者因種種原因“不會”向老師表達敬意,17.41%的受訪者稱“看情況”。
節日禮物送到面前,作為老師會如何做?受訪老師看法主要有兩種,一是 “只要不太貴重,就收下”, 再是“我會拒絕”。
老師如何看待節日禮物:
六成多表示“一條短信足夠”
本報訊(記者鄧年武 通訊員夏黎)“作為一名老師,如何看待節日禮物?”調查中, 64.78%受訪教師表示“一條祝賀短信也會讓自己心滿意足”。
“教師節里,老師該不該收禮?”調查顯示:多數受訪教師表示“我會拒絕”,或堅決反對拿紅包,認為這有辱師道,有損教師形象。
21.46%認為“只要不太貴重,就收下”。2.43%稱,“與學生或家長一起吃個飯,慶賀一下自己的節日,這沒什么”。6.48%認為“紅包可以拿”。
兩成家長有一種心態:
“不送禮,老師對學生不太重視”
本報訊(記者鄧年武 通訊員夏黎)本次調查,有一道涉及家長心態調查題:“如果選擇送禮,那是為什么?”
20.24%受訪人擔心:“不送禮,老師對學生不太重視”。
11.34%覺得“大家都在送,自己不送難為情”; 2.83%則表示 “老師有送禮的暗示,不送不行呀”。
也有一些送禮者顯得沒負擔。2.43%稱“家里有些禮品,送一點給老師,也沒什么”。
過一個清清靜靜的教師節
原江漢大學黨委書記 市老教授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友松
9月10日,又逢中國教師節。有些學生和家長想方設法給老師送禮,以表敬意。有送禮品禮金的,有送卡送券的,還有請赴宴的,皆是一片苦心。
這種送禮風,讓學生家長有負擔,也給大多老師帶來難以處置的困惑。
絕大多數教師,師道為先,教書育人,關愛學生,無私奉獻。學生家長給老師送禮,是想老師多關心、多輔導一下自己的孩子。但這會使老師想到,家長這樣做是不是說明自己工作沒做好、未盡責?會不會把自己看成搞有償服務的唯利是圖者?所以,老師們難以接受這樣的“厚禮”,可推又推不脫,退又退不回,很難堪。
當然,也有少數老師,違背師德,來者不拒,甚至暗示學生家長給自己送禮,這種在教育這個神圣殿堂里發生的“交易”,為世人不齒。
我認為,教師節送禮之風當禁,且有兩點建議:
一是全社會要感恩教師、尊師重教。作為學生家長,要體味到教師的艱辛,尊重教師的勞動,配合教師的工作,經常與學校和老師溝通,共同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在此,吁請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杜絕拖欠教師工資、危害教師安全等不法行為,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二是全體教師要師德為先、教書育人。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也基于教師的人格。一些老師收禮,腰包進到一些錢財,但失去的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人格、聲譽。
作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在迎接教師節到來之際,愿同廣大教師一起,“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擺脫俗務,奉獻教育,過一個清清靜靜、健康愉快的教師節!
平時如何聯絡老師感情:
三成多靠“電話短信”
近2成“幾乎沒聯系”
本報訊(通訊員夏黎 記者鄧年武)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彼此之間的聯系越來越依靠電話和短信。本次問卷調查,三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在教師節前,會打個電話或發條短信問候自己的老師。”
在“作為學生,您平時是如何表達對老師的敬意”選項上,受訪者各自作出不同的回答:13.5%表示,“會力所能及為老師辦點事”; 11.7%選擇“有空上老師家坐坐,送點禮品”; 7.6%稱,“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辦謝師宴”; 6.2%表示會“有空請老師吃飯”。
調查中,19.7%的受訪者表示,“會采取其他的感恩方式來回報老師”。
在這一選項上,另有9.3%的受訪者選擇“多選”,并“平常除了發短信和電話聯系,節日里送些小禮品之外,也會力所能及地為老師做些事情”。
而“考上好學校就辦謝師宴”,得到一部分家長和學生的認同。
接近2成受訪者稱,“參加工作后,幾乎和老師沒有再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