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陽
張家川教育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2009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教育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的方針,著力鞏固“兩基”成果,優化資源配置,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新的進展和突破,為全縣經濟、社會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加大“控輟保學”力度,鞏固“兩基”成果。為了鞏固“兩基”成果,迎接明年國家檢查驗收“兩基”工作,張家川縣專題召開了“兩基”勸返動員大會。至10月底,有2487人經過勸返入校。在全縣15個鄉鎮中心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有效解決了7923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困難和問題。對8200名家庭貧困寄宿學生發放生活補助資金295萬元。成立了張家川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為770名家庭貧困的在校大學生新辦理了助學貸款。爭取到各類救助資金24.3萬元,資助貧困中小學生469名。目前,全縣小學入學率達99.91%,鞏固率 98.85%;初中入學率達95.56%,鞏固率98.42%,比上年穩中有升。
調整中小學布局,優化資源配置。7月份,縣上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并決定了中小學布局調整有關事宜。縣三中與縣五中合并成立了縣第三高級中學,縣四中與縣二中合并成立了縣第二高級中學。原縣三中和縣四中只設初中部并更名為恭門鎮中學和馬關鄉中學。張良附中和渠子附中變為恭門鎮張良小學和木河鄉渠子小學,初中部撤并到恭門鎮中學和木河中學。縣一中搬遷到新校區,并更名為張家川縣第一高級中學;張川鎮中學搬遷到縣一中老校區;縣職教中心更名為張家川縣職業技術學校。至此,全縣中小學布局調整特別是高中布局調整工作基本完成。
實施教育項目,努力改善辦學條件。2009年全縣計劃完成續建工程33個,新建、改擴建項目學校23所、投資3389萬元。目前,縣體育活動中心項目工程已經竣工,完成了縣一中教學樓、綜合實驗樓、兩幢學生宿舍樓、鍋爐房及其它各種輔助設施建設任務。縣城四所小學改造工程以及四方附中綜合教學樓、龍山鎮幼兒園建設工程等均已完成主體。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已完成排查鑒定和工程初步規劃,并完成了市上下達改縣的940萬元的工程建設任務。此外,縣上自籌資金800萬元啟動實施了“溫暖工程”,13所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近3萬名農村師生用上了暖氣。2009年共完成續建、新建、改擴建校舍建筑面積74970.8平方米,總投資達到11792萬元。
實施“教師素質提高年”活動,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張家川確定2009年為“學校管理年”。制定了關于“加強學校管理工作”、“提升高中教育質量”等七個指導意見。全面開展了以打造“人文校園、數字校園、書香校園、生態校園、平安校園”為主要內容的“五園”同創活動。結合“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對300多名教師進行了學歷培訓,70多名中小學校長進行了項目校長培訓,260多名教師進行了各類新課程培訓。建立和完善了高考獎勵制度。今年9月,對10個先進集體和50名優秀教師進行表彰了獎勵,獎勵總金額22.3萬元。今年高考全縣各類本科上線共540人,上線率為25.4%,應屆生本科正式上線206人,完成2009年縣高考上線指標的171.67%。初中會考六科合格率達到30.13%,比上年度增長15.73%;小學升學考試三科合格率達到15.5%,尤其英語單科合格率達到22.4%,比上年度增長了6.4個百分點。(竇亞龍)